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m.39.net/pf/a_5777828.html邹城境内蕴藏矿产21种,尤以煤炭为丰,年产原煤近万吨,占全省年产量的16%以上;也是生态多样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西南边缘,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有6大水系条河流,河流总长度余公里,白马河流经西部与京杭大运河相通。
近年来,邹城市认真践行“两山论”,面对资源型城市修复“生态伤痕”、再造秀美青山的现实需求,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加减乘除”法,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做加法以复绿增绿刷亮生态底色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做加法,就是要通过复绿增绿等手段,让原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复绿,让城市和乡村增绿,打造绿意盎然、风景秀丽的生态绿地景观。
围绕“孟子故里添新秀、美丽邹城觅乡愁”的绿色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美丽乡村”“道路绿化”等一系列生态林业工程,三年新增成片造林6.87万亩,绿化提升绿色通道余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4万亩;按照“山、水、林、田、路、景、园”的思路,规模实施林业生态富民工程4.5万亩。以景区的发展理念,集中治理、重点突破,实施荒山绿化1.6万亩。以公园广场、休闲绿地、大街小巷、停车场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先后完成50家单位、56个居住小区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以米服务半径为标准建设街心游园49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8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7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9%,林业年产值达到28亿元。
做减法以综合防治破解生态枷锁
邹城境内工矿企业、电厂众多,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做减法,就是要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气、水、土”污染治理联合攻坚,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绩考核的“硬杠杠”,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硬任务”,全面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大气污染防治,整治“散乱污”企业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台、建筑工地和商混企业家;完成气(电)代煤工程2.8万户、推广清洁煤炭14.3万吨;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出租车,累计淘汰“*标车”辆、提标改造重型国Ⅲ柴油车余部。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年下降30.4%、34.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下降56.3%。抓水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26个,对家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提标改造,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白马河出境水质稳定达标三类水质标准。抓土壤污染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拆除、关停、治理改造养殖场余家,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89%;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89.1%。
做乘法以塌陷地治理体现生态价值
煤炭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形成了13万亩采煤塌陷区。做乘法,就是要依靠采煤塌陷形成的独特生态资源,挖掘生态经济价值,推动采煤塌陷地从“负担”到“财富”的华丽转身。
创新发展理念,引入新型产业模式,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打造生态经济产品,近10万亩采煤塌陷地实现年经济效益20余亿元,相关做法入选国家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向土地要效益,累计恢复治理耕地5万亩,统筹布局配套设施,有效提升复垦土地生产能力。向水体要效益,市场化引入投资0万元的靶向珍珠养殖项目,挂养河蚌万只,运用先进生物链治水模式净化水质,年产优质鱼虾20万公斤、珍珠0公斤。向浅滩要效益,建成3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年发电量0万千瓦时、产值1.3亿元。向湿地要效益,建设总面积余公顷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现有各类动植物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纷纷现身,每年吸引游客1.2万人次,被评为“山东最美湿地”。
做除法以革除陋习滋养生态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除法,就是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重拳整治“垃圾围村”、乱堆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三清四改”,累计清理“三堆”2.1万余处,清运处理农村垃圾8.7万立方,完成改厕14.6万户。采取*府购买服务方式,将所有镇村及道路保洁任务托管给专业公司,组建了2人的保洁员队伍,实现“一把笤帚扫全城”,被评为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典型案例。投资万元在13个镇建设30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垃圾分类设施实现镇域全覆盖。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运行、监督、管理“五大模式”,探索垃圾投放量换积分、积分换奖品、“以物易物”等方式,督促习惯养成,增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目前,邹城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15吨,年均消减农村生活垃圾0吨,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就近处置“变废为宝”。现在的邹城林海苍翠、绿草如茵、风光秀美,集青山、绿水、古城于一身,“儒风与生态交融、绿色与城市相伴”,是邹城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最好见证,一座儒风古城、绿色新城、生态宜居城正在鲁西南大地加速崛起。来源:邹城市委改革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