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味邹城手写的春联年味浓 [复制链接]

1#

手写的春联年味浓

进入腊月,转眼就到了年关。

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可是贴春联、放鞭炮确是从南到北,由西向东遍及全国的春节风俗。所以入了腊月,小孩子们就慌慌地忙着买烟花鞭炮,二踢脚升腾的硝烟和噼啪的脆响,把年的韵味熏染的浓浓烈烈。大人们也各尽其责,女人们磨米、轧面、置办新衣;男人们就要买来鲜艳的红纸,送到村里能拿得动毛笔,会舞文弄墨的人家里,笑脸恭敬地央人家给写对子。于是,村里那些肚里有点墨水,会两把刷子的能人,就变得炙手可热。但过去村里能写会画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一到了腊月,写春联的就忙得不亦乐乎,一直到年三十的中午,才收了笔墨,有了空闲,忙活自家的事。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会写毛笔字的,没有几个人。俺队里在牛屋喂牲口的五老爷,仓库保管员四老爷,还有一个本家的德和大哥,他们三人每到年关,都忙得像没年三十似的。

五老爷是村里知书达理之人,小时候家里比较殷实,读过几年私塾,念过三字经、千字文,也读过诗经和论语,写得一手正统楷书,尤其让人咂舌的是他知道李白和杜甫,晓得苏轼和欧阳修,也讲得出陶渊明和罗贯中,知乎者也、伦理道德他无所不晓。所以不光他们乔家有红白喜事请他帮忙,其他别姓人家也找他操心。他是我们大家敬仰的一位长者。

年底的时候,五老爷特别的忙。他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手下有十几头牛,还有两头小毛驴,这可是队里的宝贝。你别小瞧队里的饲养员,这可是人人垂涎的好差事。但可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第一要有责任心;第二要心勤手快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第三要心眼好,人缘好。否则队里是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的。所以到了年底,五老爷既要完成牛屋里定点定时的活路,还要帮左邻右舍写春联,因此一到年关五老爷就忙得不亦乐乎。

入了腊月,有的人拿瓶墨汁,有的人连瓶墨汁也不拿,就夹了红纸送到牛屋。讲面的从家里包点平时攒的茶叶,或者别上两袋上好的烟叶,犒劳五老爷。虽然五老爷好喝茶,但他知道邻居们平时也舍不得喝茶,攒下一点都是准备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所以他就不收人家的茶叶,他没有吸烟的习惯,所以谁的东西都不要。老哥们、老爷们的见他忙得不可开交,年轻的后生就帮他去铡草,心细的人就帮他裁纸,或者晾晒对子,也有的给他焖上茶,不时地给他的茶壶里续上水,倒进茶杯里,毕恭毕敬地端给他。每到这时,五老爷的心里都是暖融融、美滋滋的,脸上绽放着欢喜和自豪。

五老爷写对子的时候,会根据户主的情况,揣摩户主的心意,因人而异地写出让户主喜欢满意的对联。比如有的人家,家里有上岁数的老人,他就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有的人家刚娶了媳妇,成家立业,他就给人家写:“父子同心山成玉,夫妻协力土变金”或者“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奔小康”;有的人家小孩子读书刻苦,学有所成,光宗耀祖,他就给人家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还有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遇到谁家添子生孙,他就给人家写:“红梅多结子,绿竹又生孙”,或“多子多福多吉庆,添丁添财添祥瑞”;横批都与门芯对子及竖批相对称。因此五老爷写的春联颇受人们的欢迎。也因此五老爷在年前没有空闲的时候,到了年三十,还有人匆匆地拿了红纸,笑容可掬地找五老爷给写个牌位,说三十的饺子都下熟了,还没有扶侍老的那,急忙地来找他给写个牌位。每逢这时五老爷都会说:“哪能忘了老的也,只要没吃饭,老的就不怪。以后可别再忘了,写对子的时候,就一块请着老的。”那后生唯唯诺诺地答应着,憨笑着匆匆地跑回家去。

五老爷因为还在队里喂着牲口,所以就忙不过来。当保管员的四老爷也写得一手好字。他是我的本家,比我父亲小一岁,是我们家族里抱大笔的行家里手,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是他给写帖子以及记账。每到过年的时候,他老人家也是忙得分身无术。但他乐此不疲,有求必应。家里案子上的红纸堆的老高,还要叫四叔等人给帮忙裁纸、晾晒对子。尤其他老人家脑子灵活,记性好,还会编写对子。他编写的对联合辙押韵,对仗工整,平仄恰当,又与当时的形势相吻合,且读来朗朗上口,深得人们的喜爱。那是八七年,我买了一台拖拉机,过年的时候,四老爷给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远近道达逍遥过”,下联是“进退连环运遇通”,横批是“出入平安”。我看到十四个“走”字旁,就连连称奇喊妙,他捻着胡须笑道,“过去牛马拉的木滚轮车,都是写‘走*沙遍地惊雷,过高岗漫天起雾’,现在的路也好了,车也好了,都是机械化的了,真是时代变化大呀”。四老爷常常把“出入平安”、“招财进宝”“日进斗金”之类的字组合一体,写出来即美观大方,又颇有新意。当时四老爷编写了不少脍炙人口有积极意义的对联,但由于我资质浅薄,脑瓜笨的出奇,况且时间久远,竟然一联也没有记下来,真是可惜了得。但四老爷在他年逾古稀之时,将他知道的风俗民情以及如何料理红白喜事的具体事宜,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四叔和我。从此我也就担起了本家红白理事的总理执事,为左邻右舍操持婚丧嫁娶的民间事宜,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我们本家还有一位写对联的能手,他就是年长我三十多岁的“德和”大哥。六七十年代,由于他家的成分有点高,找他写对联的相对少些。但他有一副热心肠,为人豪爽,乐于助人,又好学上进,队里什么活儿都难不住他。他又是本家的老大,所以他的周围常常聚拢着一帮年青人。因此到了年关就有人请他给写对联。他接受的是新社会的教育,爱读书。四大名著、隋唐演义、聊斋志异、资治通鉴、史记以及唐诗宋词,还有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书籍,社会纲常伦理,他都一一浏览,特别是毛主席的著作,可以说他读的滚瓜烂熟,毛主席的诗词他可以张嘴就来,根本不用看书,提笔就写,真像是下笔如有神。“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雪压冬云白絮飞,冻死苍蝇未足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写的最多的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以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这些荡气回肠、大气磅礴的诗句,在德和哥力道苍劲的笔下,犹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别有一番意蕴。并且对年轻人也有促进激励作用,所以好多年轻人都好找他写对联。

现在我伯母家的旧房梁上,还有德和哥当年给写的上梁对联,字迹劲道有力,清晰可辨。上联是“上梁恰逢*道日”,下联是“立柱巧遇紫微星”。现在看到这些饱蘸浓墨,技艺精湛的手写对联,真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尤其是当年我们跟大人们帮忙,裁纸或者晾晒对子,然后再搬着凳子给大人帮忙,刷浆糊,贴对子,既有亲力亲为劳动的乐趣,又能学知识长见识。特别是年三十吃完中午饺子之后,我们小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大街上一边放鞭炮,一边挨门挨户地欣赏大红春联的时候,心里的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

岁月的脚步已迈进腊月,人们又开始忙年,精心地置办年货。吃的用的市场上品种繁多应有尽有,随时可以采购。但春联,现在已经没几个人会写了,即便有个把能拿得动笔的,也没有时间在那里费心劳神,一是因为都忙于工作或生意,再则就是市场上到处都是卖春联的,而且现在的春联都是印刷体,书法家的字迹,制作精美大方,新颖别致。然而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少了趣味,年的味道!张家的,李家的,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从前街走到后街,大部分的春联都是千篇一律,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字体,一样的纸张,一样的设计。生活虽然都比过去好多了,但并不是千篇一律,各家有各家的喜,各家有各家的忧。所以我说少了趣味,失去了年的味道。况且祖宗世代相传的书法技艺,在民间已被冷落,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专属技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憾事,是文化的悲哀。也许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前进的必然。我们应当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也像挖掘和重视其他非物资文化遗产一样,让我们的书法技艺在全社会光彩夺目,大放异彩,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色。

多年来,我依然坚持亲力亲为,自己写自家的对子。有邻居不嫌弃,拿来红纸要我也给写春联,我说我的字拿不出门去,人家说只要是红红的纸写上黑黑的字就行,我便喜不自胜地用浓墨重彩,在人家拿来的亮闪闪的大红纸上,写上人家称心如意的黢黑的大字。我沾沾自喜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人家看着反映自家生活写照的春联,就如同这亮闪闪的红纸,金灿灿的黑字,流光溢彩,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

除夕这天,人们吃过午饭,闲下来没事串门子,看到手写的春联,别有一番情趣,感慨万端,都啧啧地称赞不已,纷纷说:“还是手写的春联有年味。”

作者简介

于延法,笔名:鲁墨。年出生于孟子故里邹城,中共*员,大专文化,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农村基层服务员,爱好文学,偶有诗文散见于网络平台及报刊。

来源:济宁市散文学会

编辑:孟聪

审核:张夏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