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力纺院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寒假社会实 [复制链接]

1#

所谓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为了在寒假假期观察家乡变化,在传统节日的喜庆中切身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感受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王荣华、郑晓彤,医学院解欣然、孔雪,文学院赵晴五位同学在成立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经过线上会议,确定了具体的调研计划,在配合各地防疫*策做好核酸检测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探索队还在泰安济宁两地进行了调研。

行程缩影

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先后前往了曲阜三孔景区、曲阜市葫芦套民俗风景区、邹城市大洪沟民俗文化度假村、泰山区白马石村、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泰山民俗博物馆、肥城市马家埠民俗馆等地切身感受历史的变迁,民俗的绵延,与百年千年前的工具对望,遥想先人古朴的日常生活。考察结束后探索队还对调查进行了详细整理。

01

左中括号

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左中括号

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探索队在曲阜三孔、泰安民俗博物馆、马家埠民俗村中都发现了不少的装饰文化,包括石刻碑刻、剪纸、雕塑、饰品类器具、流苏以及书画作品等。在此,他们对石刻碑刻和剪纸艺术进行详细介绍。

孔庙内一碑刻前

1

石刻碑刻

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在孔庙中瞻仰了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著名石刻艺术品,在泰山民俗博物馆中亦看到众多石刻作品。

浮雕龙陛殿外碑刻

查阅资料得知,孔庙里的雕刻是我国石雕艺术的上品,有汉画像石90余块,题材丰富广泛,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线刻有减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线地;浮雕有深有浅,有光面、有糙面。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明清雕镑石柱共74根。其中减地平镌56根,高浮雕18根。减地平镌图案多为小幅云龙、凤凰牡丹。崇圣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构图优美。

孔庙现存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块。内容既有封建帝王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包括祀孔碑、谒孔碑、修建孔庙碑、功德碑等。无论从年代跨度上,数量上,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都是价值极高的宝库。

从碑刻和匾额的书法艺术看,各种字体兼备,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其中不乏唐代张庭跬、宋代米芾、元代元好问、明代董其昌、清代翁方纲等著名书法家的大作,真、草、隶、篆各种书体皆备,是难得的珍品。孔庙还有还有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通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孔庙碑刻是我国极具价值的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2

剪纸文化

剪纸文化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且都与祭祀有关。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的明确记载。在后世,这种用途逐渐转变成以求喜庆为主。其造型最常见的有龙凤,鸡,喜鹊,蝙蝠等动物,以及月牙型,锯齿状,祥云型等线条图案,都有十分美好的寓意。

剪纸的具体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九步:即起稿,拓样,复制,雏形,拓纸,裱纸,裱雏形,点缀,整理成品。这九步尚仅为单色剪纸的做法,另一类彩色剪纸则要多次重复以上步骤。

剪纸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不仅可以装点人们的生活,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现如今中国留存不多的剪纸艺术家们,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历史文化的变迁,承载着弘扬地域民俗文化的责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仰。

剪纸艺术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02

左中括号

泰山石敢当文化

左中括号

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队前往泰安参观了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泰山民俗博物馆,并深入学习了泰安本土民俗文化——泰山石敢当文化。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中国旧时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当字样,故名之。作为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

探索队观览了许多石敢当石刻,包括文字形态、瑞兽形象以及人物形象的泰山石敢当,并跟随讲解员的话语回顾了泰山石敢当的历史、传说、习俗、传播与传承,收获颇丰。

石敢当石刻人物化的石敢当形象

此外,他们还了解到石敢当风俗始盛于唐代,文化学者表示,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所包含的“石敢当,镇百*,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的“平安文化”,满足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因此能够广泛传播。泰山石敢当的“平安”文化内涵,与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源于泰山,遍布全国,传播海外,具有现实意义。

现如今,在国家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传统的泰山石敢当文化已经与时代接轨,出现了诸如泰山石敢当文化节、石敢当旅游商品、石敢当电视剧、石敢当动漫、石敢当音乐剧、敢当修学夏令营等众多民俗文化衍生品。而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敢当”也完成了从灵石到习俗再到文化载体的转变,已经成为泰山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

03

左中括号

婚丧嫁娶中的民俗文化

1

婚礼

在本次寒假实践活动中,探索队于泰山民俗馆及马家埠民俗村落中学习到了许多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文化知识,并有幸参观了古代婚礼的“八抬大轿”以及新婚婚床、装嫁妆的压钱箱以及具有“称心如意”内涵的用来掀盖头的秤杆和玉如意等。

婚床嫁妆奁

讲解员还为探索队讲解了传统婚礼的整套仪式流程。成员们都深刻的感知到了古代对婚庆礼仪的重视程度。

同时他们还了解到传统婚礼分为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以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仪式。

传统中式婚礼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民俗。

1.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2.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3.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4.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5.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6.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7.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寓意“称心如意”。

8.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9.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10.进入洞房后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八抬大轿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尤其是其中的民俗文化精华,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

2

丧葬文化

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在曲阜考察了孔子及其后裔死后的安息地、儒家的子及孔氏子孙实践孝道的场所——孔林。在这里,他们深入了解儒家葬礼的礼制,并学习了我国的传统丧葬文化。

孔林

儒家特别提倡’孝”。在儒家看来,葬礼最主要的意义就是体现”孝的精神。孔子曾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中国历史上,孔林的葬礼可以说是儒家葬礼的典范,也是中国墓葬制度和丧葬文化的缩影。

据史书记载,孔子最钟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后,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把乘坐的牛车卖掉买个椁,将颜回安葬得体面些。(当时只有棺而无椁是普通百姓的安葬标准)孔子回答说:我的儿子孔鲤下葬,也只有棺而无椁。不是我舍不得一辆旧牛车.而是因为我曾位列大夫,不能没有这牛车。后世对孔子这段话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孔子虽然钟爱高徒但却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舍不得以车换椁,未免显得太小气。其实孔子是在坚持自己关于葬礼的理念,在孔子看来量力而葬不求奢华能让死者安息能令生者怀念这就是葬礼的实质内涵。

孔子墓

而从孔子本人去世后的葬礼也可以看出,儒家对葬礼的重视在于符合礼仪规范,以死者入土为安、生者哀思怀念为宗旨。这与同时期世界其他文行的厚葬之风迥然不同,表现出儒家文化的高度理性。

随着汉代独尊儒术*策的实施,儒家文化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孔府丧葬礼仪深刻影响着民间丧葬礼仪的演变。研究丧葬文化,对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礼制、孝道、墓葬制度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左中括号

结语

左中括号

民俗是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举凡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间组织制度、民间节日、民间文艺、民间医药保健卫生知识等等,都是人民集体的创造,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人们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来进行创造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所以民俗是当时当地人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最符合理想的生活方式,它的本质是生活美。

面对我国根本文化消减淡化的现象,我辈应当有所警醒,跟随国家的*策指引,重视起对身边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展,争取能在保存和发展旧民俗中的“绝对美”成分的基础上,以更好的更科学化、更艺术化的民俗去取代不好的旧民俗,做到移风不易俗,即“破就是立”的效果,当新的良俗蔚然风时,我们也便真正掌握了民俗的本质,并真正的做到了继承和改良传统民俗这一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

排版

任殿明

文案

王荣华、赵晴

图片

民俗追根溯源探索队

封面

任殿明

审校

王志斌王子妍

责编

张敏孙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