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一、城市概况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13个镇、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邹城作为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城,有着自身独具的历史文化特色:一是历史悠久,在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邹鲁先民创造了辉煌厚重的史前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物。自秦置邹县以来,一直是历代鲁西南*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二是文教兴盛。这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孟子故里,自古被誉为“邹鲁圣地”,两千多年来,“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有口皆碑。同时,该市兼具昌盛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多种文化兼容并蓄,源远流长。在这里,不仅孕育诞生了中国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而且带动邹城相沿两千多年的办学之风,民以品学为荣,故而英贤辈出。开明国君邾文公,“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刻苦好学的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魏晋名医、医学名著《脉经》的作者王叔和等,都是这块土地培养出来的大贤巨擘。宋元明清时期全县有知名书院10多所,其中创办于宋庆历三年()的尼山书院和创办于元元贞元年()的子思书院闻名全国。三是文化资源丰硕。现有各类文物史迹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处,各类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国家级优秀传统村落2处,省级优秀传统村落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平派鼓吹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列入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还有38项列入邹城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历史沿革
关于邹城的记载,最早可见《书经禹贡》书中“峄阳孤桐,泗滨浮磬”、《诗经鲁颂》书中“保有凫峄,遂荒徐宅”的诗句。“峄”、“凫峄”就是现今邹城市的峄山和凫山。
邹城市夏代属徐州,至殷商,属奄国。周克商灭奄,封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秦统一中国后始设驺县,隶属薛郡。西汉高后元年(前年)改属豫州鲁国。唐初改驺为邹(一说晋时为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宋神宗熙宁五年(年)至元丰六年(年)曾将邹县设置为镇,元丰七年(年)复设邹县,明清沿袭。年2月,废府后邹县属岱南道,年6月属济宁道,年属兖济道。年废道后直属山东省。
年3月,为适应抗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以津浦铁路邹县境内段为界,分为邹东、邹西两个县级行*区。年1月邹县抗日民主*府由邹西迁至邹东,与邹东办事处合并,仍称邹县抗日民主*府。年6月成立邹县人民*府,年8月尚河区划归白彦县,凫山县落陵区划归邹县。年8月撤销白彦县,将城前区、尚河区并入邹县。年3月撤销凫山县,将太平区、郭里区、石墙区并入邹县,自此行*区域相沿至今。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邹县改为邹城市,由济宁市代管。
三、古城格局演变
(一)古邾城沿革
古邾城即故邹县城。邾国国都最初在訾娄,即今邹城市息陬一带。昌平山稍东南,有村名长荃,即古陬邑,为古邾国始封之地。此地归鲁后,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食邑。訾娄即陬邑,实为邾国最早的都城。因当时邾国,东、西、北三面界鲁,经常遭受鲁国侵扰,遂迁都于邾瑕。但邾瑕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侵害,邾国君主邾文公遂又三迁于峄山之阳,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区划的基础。现訾娄、邾瑕已不复存在,但峄山前之邾国故城现仍依稀可见。其疆域北括邹邑,南包滕州,东至费县,西有济宁、鱼台东部,可谓一个幅员不小的诸侯国。及至西汉,沿袭秦制,置驺县,属鲁国,驺县治所仍在原邾国故址。
(二)县治迁徙
南北朝北齐天保七年(公元年),邹县治所从峄山之阳迁至岗山之阳的鲁平阳县城,即现址。邹城县治所的城市选址,体现中国古代重水而又尚阳避阴的传统文化,即其不仅北有岗山,南面还有一条发源于邹东匡庄乡灰埠岭及洪山一带、河道宽阔且长年流水淙淙的大沙河,处于山之南、河之北,独占双阳,是非常理想的治所之地。当时驺县境域大致东北起尼山、昌平山;西濒泗河,西南至凫山西麓,南阳湖畔;南抵界河;东括凤凰山。
(三)明代邹城格局
明初邹城位于原邹县治所的中南部。邹城古城城址呈凸字形,三重城墙。城墙始以土筑,明万历年间改为砌砖。城墙四面均设城门,东“瞻岳”、西“襟济”、南“崇教”、北“近鲁”。实因出东门即可眺望邹东连绵群山,西连济宁,南门外系孟母三迁处、有孟母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古迹,北邻邹城而名之。城外无子城外郭,城内有四条主要道路连通城门,即东西关大街和南北门里大街,形成“一城四街四城门”的传统城市格局。古城南门外,沿现今亚圣路,有孟府及孟庙。城内原有旧县署(居城中)、重兴寺、文庙、城隍庙、察院、常平仓、预备仓、关帝庙等历史建筑。
四、历史文化价值和古城价值
(一)历史价值。邹城是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先人的儒家思想传播至今,遍及世界,对中国及亚洲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城作为孟子讲学和活动的主要地点,也是著名的“母教之都”,成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二)科学价值。邹城“山绕城、水环都,城外有山水”的古城选址,充分考虑水源、背风、向阳、交通、防守等因素,设于岗山之阳,因利河、唐王河之北,独占双阳,形成重水而尚阳避阴的选址特色,是中国传统山水建城选址思想的代表,也是鲁南地区明代县城营建思想的体现。古城建设尊制守章,建城延续三千余年,古城四面均设城门,由四条主要道路连通,建城之初,借因利河环四周挖筑护城河,形成护城河环绕、拱卫古城的建城格局。古城内部邹城较好地保持了由岗山、铁山、古城、两孟地区,以及孟庙南坛形成的历史城区中轴线,构建“一河接两区、一街联两厢”的城市布局,形成线性商贸空间与棋盘式坊巷空间形态,体现了家族文脉营建坊巷空间的“礼制”思想,是研究我国传统县城营建与发展的典型实例。
(三)艺术价值。邹城是祭祀孟子、后裔聚居和家族墓葬的圣地。邹城的寺庙、佛塔、府邸、民居,以及孟子讲学、活动的相关建筑具有高度的建筑艺术价值。孟庙是中国古代官方祭祀建筑的代表,孟府、孟林是古代帝王对圣贤后裔袭封优免制度的产物,是中国此类衙署建筑和墓葬的代表;重兴塔以及韩家大院等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成熟、布局规整、序列有致,装饰雅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作品代表。
(四)社会文化价值。邹城集人文思想和营城制度千年传承,内涵丰富,对当代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承有重要价值。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的社会文化氛围。
(五)社会经济价值。孔孟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衍生产品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孔孟文化作为国内外普遍认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宣教及旅游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