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www.txbyjgh.com/m/夏朝以前的时期统称为上古时期,上古时期很长,几千年甚至一万年都有可能存在。对于上古时期,人们最为熟知的人物大多是尧、舜、禹、*帝、炎帝、甚至蚩尤,耳熟能详的故事多半是大禹治水、*帝战蚩尤,那么这些人物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
现在社会发现的文字记载最早追溯至商朝,关于上古时期的一些人或事很多都被神化。著名历史学家顾洁刚就指出:中国上古史的许多说法是逐渐叠加、层层堆积形成的,越往后,所知古史越远;越往后,所言古人事迹就越加放大。例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顾老这番话虽有些片面,但也很有道理,所以小编将根据一些可信度较高的史料(比如一些正史)对上古那些人和事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描述,或许其中有些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究。
编辑搜
(最多18字)
上古时期,人们多以部落的形式群居,部落首领往往是该部落比较有本事的人或者是被分封的人,他们往往以该部落地名而被称呼,例如,少典,被称为有熊氏,有熊即为少典统领部落的地名。
少典生炎帝、*帝。炎帝成长在姜水,*帝成长在姬水。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帝、炎帝。*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所以,炎帝姓姜,*帝姓姬。上古时期的姓最初也来源于地名,而且只有首领才可以拥有姓。
《尚书·尧典》:“平章百姓”。《尚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这里的百姓指官员或贵族,引申出春秋以前只有官员或贵族才有姓。
这个时候的炎帝、*帝只能称作姜姓部落首领、姬姓部落首领,炎帝、*帝是后人给他们冠上的称号。
大约在公元前-年间,姜姓部落首领神农氏因为懂得用火而得到帝位(能管理整个区域内的所有部落,是所有部落联盟的头头),所以,姜姓部落首领被称为炎帝。当然,炎帝神农氏的本事不仅仅是会用火,从他的名号来看,在农业方面也是很有本事的,《淮南子》、《韩非子》等诸多史料都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间中七十*。
《易.系辞》云:"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炎帝神农为了解决大家的剩余东西,设立了集市,让大家相互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会原始的商品交易。
从炎帝神农氏起至炎帝姜榆罔共传9世,历经年。期间,传至第4代炎帝姜黎,其子以父字为氏,姓黎氏,受封耆(同“黎”)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至炎帝榆罔时代,黎氏有部落首领生九子黎贪、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号称“九黎”,其中长子黎贪即蚩尤。
清朝姓氏学者张澍《姓氏寻源·路史》“蚩氏:蚩尤之後。蚩尤:姜姓诸侯耆(黎)田子邛之支庶,同母弟八人,族孽兄弟七十二,共八十一人。”
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这或许不是神化,考古发掘表明,现代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
《管子·地数》记载:“*帝曰:‘此若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世本·作篇》载:“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
九黎加上黎氏其他72个支系部族,东征西讨,兼并了同样是伏羲后裔的领地“九黎部”,建立“九黎国”(图腾是蚩尤,即蛔虫)(国,即部落联盟),蚩尤遂成为“九黎国”国君。地盘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一带,涵盖了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
编辑搜
阪泉之战
炎帝姜榆罔时期,是中国北方各大氏族集团争霸时期。除了蚩尤部落强大,还有与东夷人联合起来的魁隗氏*权(姜姓部落分支)、占据太行山以东*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权、兴起于冀西北的少典轩辕氏*权(姬姓部落),他们都想争当霸主,相互侵略攻伐,氏族社会从此进入了野蛮的战争时代。
榆罔帝执*前期,东夷(中原以东广大地区)逐渐强大,不肯向朝中进贡,榆罔帝起兵征讨,一举击败了东夷少昊族和魁隗氏族的联盟*。将国都从伊川(今河南省西部)迁至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
后东夷进行反攻,再败,他们联合于蚩尤,再次反攻,榆罔帝败,被迫放弃空桑,率族人迁回到故都伊川。
此时的轩辕氏(*帝)征服了仓颉氏*权,势力扩大,轩辕氏也称有熊氏,来自少典的分支。蚩尤又一次联合东夷攻击榆罔帝,榆罔帝在接连失败的情况下被迫求救于轩辕氏。此时的炎帝*权与姬姓部落联盟相较于东夷和其他地区,算是一个整体,统称华夏部落(但当时应该还没有这个统称)。
轩辕首先偷袭蚩尤部落,蚩尤反击,双方大战于东台山(今河北张家口市),蚩尤*勇猛无敌,轩辕*大败,向北退却。
后来几年,共工、少昊等一些部落不断侵扰帝都伊川,榆罔帝被迫将帝都迁回到旧都榆林(今山西晋中市)。与此同时,轩辕氏击败共工、夸父等联*,不断收服周边弱小部落,而且轩辕氏本身也是个有本事有德望的人,所以他在华夏部落的威望越来越高。
《鬻子》记载:“*帝年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史记·天官书》记载:“*帝行德,天夭为之起。”
于是,榆罔帝大怒,与轩辕氏在阪泉郊野(今北京延庆)大战。最终炎帝战败,并归服于轩辕氏。
编辑搜
涿鹿之战
蚩尤听闻,率大*征讨,轩辕氏大*向东推进,同蚩尤*在涿鹿(今张家口)相遭遇。当时蚩尤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轩辕发起攻击。轩辕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冲击蚩尤大寨,以阻挡蚩尤*的进攻。后轩辕氏利用天气优势发动反击,蚩尤大败,率其残部渡滏阳河逃往冀州(今河北冀州)。轩辕*兵分两路追剿,终于在解村(今河北冀州)活捉了蚩尤,轩辕氏下令将其处死。
《孔子三朝记》记载:“*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
《皇览冢墓记》记载:“*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编辑搜图
轩辕*乘胜追剿蚩尤部族和魁隗氏部族,战败的蚩尤部族一部分逃往北方,追随炎帝榆罔西迁于潞国(今山西省潞城县)。一部分逃往南方三苗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分地区),这部分人在西南(今重庆四川一带)又建立*权,与有苗氏发生冲突,后归服于有苗氏。
因为蚩尤在九黎甚至整个东夷地区威望都很高,且势力庞大,轩辕氏为安抚九黎族达到稳定局势的目的,因而封蚩尤的子孙于邹、屠二国(今山东邹平、邹城),后蚩尤子孙以国名为姓。
所以,黎、蚩、邹、屠姓皆源于蚩尤,而现在所说的黎民百姓也与蚩尤相关,《尧典》记载“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意思是众族的*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可见在春秋以前,百姓尚不能代表天下民众,而黎民已经代表天下民众了,所以蚩尤与炎帝、*帝并称为中华三祖。
轩辕氏大*继而东征东夷少昊部族,少昊部族投降。战后,轩辕氏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帝。天下有不顺者,*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轩辕称帝以来,东行至大海,西至空桐,南至长江,接着又北征燧人氏后裔的支脉薰粥族,将他们北逐至蛮荒之地。他在涿鹿山下营造城邑,他迁徙往来,没有固定居所,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为大臣治理民众,因为土德的祥瑞,所以号称*帝。(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国语》《左传》《管子》)
(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