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封饱含真情的家信和一张张汇款单,是孙兆群和16位烈士的父母维系36年亲情的纽带;超过10万公里的行程,从山东到江苏到湖南,孙兆群的足迹遍布16位烈士的家乡;而花费的钱物更是无法统计,每月一到发工资的日子,他就买上药品和礼品踏上探亲的旅程……
为着战场上那一句“谁活着回来,谁就替牺牲的战友照顾双亲”的“生死约定”,从战场上幸运活着回来的孙兆群,信守承诺,将16位牺牲战友的使命扛在肩上,36年如一日,替他们尽孝,照顾他们的父母。他用千金一诺的诚信和敦爱笃行的孝义书写着人间真情。
孙兆群(左一)和顾克路烈士的妈妈在一起,和妻子一起帮老人试穿刚买的新衣服。受访者供图
战场上的“生死约定”:生者为牺牲战友照顾双亲
年3月,孙兆群所在部队接到了开赴老山前线的调令。9月,上级决定在七连组建一支突击队,执行突击拔点作战任务。已是七连副连长的孙兆群由于综合能力强,被任命突击队长。
9月29日,孙兆群和他的突击队员们正在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傍晚时分,后方送上来几盒月饼,战士们才知道那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思念起家里的父母亲人……
“今天是中秋节,后方的家人们都在牵挂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回家团圆,大家有什么心愿,都说说吧。”随着孙兆群的提议,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吴明玉的母亲一直有头痛病,孝顺的吴明玉说:“我想买些天麻治好俺娘的病。”公衍进的心愿就是想让父母看看他穿军装的样子,他说:“如果能活着回去,俺一定穿上整齐的军装,给俺爹俺娘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
铮铮铁汉也有柔情时刻,大家的心愿,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牵挂。孙兆群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战友,一张张年轻的面容生动而又神圣,他动容地说:“有打仗就会有牺牲,我们既然穿上了军装,加入了突击队,就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献身的准备。我知道大家不是怕死,只是放心不下家中的父母,为了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我提议我们订个‘生死约定’,不管最后是谁活着回去,活着的战友都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照顾好对方的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大家说好不好?”
“好!”战友们一致赞成这个提议。
一诺千金,这个“生死约定”深深地埋在了大家心中。
孙兆群(右一)和妻子一起探望吴明玉烈士的妈妈。受访者供图
三十六载敦爱笃行: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英雄们战场归来,但牺牲的16位战友却永远留在了老山前线。尽管那场残酷的战斗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孙兆群依然无法释怀。他常常自责,是他选了他们做突击队员,把生龙活虎的他们带出去打仗,最后却没有把他们活着带回来,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亲人交待?他觉得有愧于他们,有愧于他们的父母,他像是他欠了一笔感情债,需要用一生去偿还。
“死去的人是为活着的人而死去,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而活着。”作为战场上的幸存者,孙兆群决定兑现战场上的“生死约定”,要为死去的人好好活着,帮他们完成心愿,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
年6月,回到部队后,孙兆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七连的烈士档案里查找16位牺牲战友的家庭住址,按地址分别给他们的父母写了一封封署名为“兆群儿”的认亲信。和信件一同寄送出的,还有一张张数额不等的汇款单。
他在每一封信的开头写道:“大伯、大妈,我是您儿子的生前战友,在战场上我没有照顾好您儿子,他为了保卫祖国光荣牺牲了,你们失去了一个好儿子,我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兄弟,他不能为你们尽孝了,往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信的结尾都会这样恳求:亲爱的二老双亲,请认下我这个儿子“兆群儿”吧,我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生活。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8月,顾克路烈士的父母收到了孙兆群的第一封认亲信,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以为这只是儿子战友的客套。没想到的是,之后竟陆续地收到了汇款,他们想一定是“兆群儿”寄的,说什么也要到部队亲自去看看,要当面退回这笔钱。
年春节刚过,老两口就迫不及待地从邹城赶到淄博,来到了孙兆群所在的部队。当他们看到一脸憨厚朴实的孙兆群出现在面前时,便从心里认下了这个主动送上门、真情真义的好“儿子”。
吴明玉烈士母亲的头疼病一直装在孙兆群的心里。从前线回来不久,他就买了一堆天麻等治疗头痛病的药物去了吴明玉家,他要完成吴明玉的心愿。
年的一天,孙兆群穿着一身整齐笔挺的军装,出现在了山东省蒙阴县烈士公衍进的家门口,他是帮公衍进还愿来了。后来,公衍进的母亲常常向别人“炫耀”:“从天上给我们掉下来一个好儿子哟!”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公衍进的父亲为了取暖,就在镇上买了条电褥子铺到床上,结果电褥子短路,差点造成火灾。孙兆群知道情况后,赶紧在淄博买了四片保暖又安全的电热磁砖,当天就给老人送去了。他想到其他老人应该都会面临冬天取暖的问题,于是给每家的老人都买了一套电热磁砖,利用休假亲自送去。担心老人不舍得用电,他又给每家付了元的电费。
孙兆群看望于庆玉烈士的妈妈,为于妈妈扯线安装电灯。受访者供图
一诺千金:既要为“父母”尽孝又要为他们养老送终
日子一天天过去,孙兆群与他的父母们的情感日趋笃厚。都说父子连心、母子情深,这些老人的心和孙兆群紧紧地连在一起。
年的秋天,连日劳累的孙兆群病倒了,患了严重的脑炎。他并没有把自己住院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可老人们还是知道了他生病的消息,母亲们颠着小脚,医院看望他来了。吴明玉的母亲到处打听治疗脑炎的偏方,当听说核桃对大脑有益处时,老人把自家收的核桃全存了起来,一颗都没舍得吃,要留给孙兆群补身子。
孙兆群惦记着吴妈妈,病还没好利索便去了泰山北麓的吴明玉家。老人宝贝似地把核桃拿了出来,让孙兆群吃。
年,孙兆群的父亲病重住院,就在陪护父亲住院治疗期间,二哥也突然患病不治身亡,撒手人寰。孙兆群一边料理二哥的后事,一边还要隐瞒和照顾着住院的父亲,当时对孙兆群来说很煎熬。然而就在如此艰难的时候,顾克路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医院。听到顾妈妈住院了,孙兆群忧心如焚,赶紧处理好手边的事,将医院的父亲托付给了别人,自己坐上了从淄博到济宁的火车。
从靠手写通信到电话联系,从坐火车到开车去看望老人,36年来,孙兆群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为了战场上的“生死约定”,他用行动书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的感人之歌。
36年来,在孙兆群的精心照顾下,16位烈士父母的身体都很好。目前,健在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岁,最小的也已经82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孙兆群不得不面临老人去世的问题。
对于活着的老人,孙兆群履行着一个养的责任;而对于去世的老人,孙兆群坚持送老人最后一程,真正在做到养老送终。
年顾克路的父亲因心脏病发,曾两次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当时正在蒙阴的孙兆群知道后,马上驾车去邹城,医院时已经是深夜。在孙兆群的悉心照料下,老人转危为安。后来老人去世,孙兆群跑前跑后,尽着一个“儿子”的孝道。
刘富民烈士的父亲去世时,孙兆群正在住院,但他还是拖着病体踏上了去枣庄峄城的路,以孝子的身份出现在了刘父的葬礼上……
这些老人们正在逐渐老去,孙兆群深感尽孝的机会不多了,这让他生发出时间的紧迫感。岁月不饶人,当年24岁的小伙子已是61岁的老人,并从部队退休。但是,生命不息,孝行不止,孙兆群的敬老之路依然在路上……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我说,世界上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壮士轻生死,一诺重千金!无疑,孙兆群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宋翠李峰李建设)
孙兆群和妻子走在看望烈士父母的山路上。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