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山东博物馆展出珍贵文物见证大秦文化的繁盛
TUhjnbcbe - 2024/10/12 16:50:00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www.bdfyy999.com/m
                            

“六王毕,四海一”

公元前年

秦始皇最终横扫六合,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始皇的统一

结束了中原地区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今天与小编一同走进

山东博物馆《六合同风——秦文化特别大展》

领略珍贵文物背后的繁盛大秦文化

秦人起源于东方,迁移到西垂后慢慢发展壮大,最后在东夷完成帝国统一大业。秦齐文化出于同源,均有尚武、尚实传统,并且重利、重人才。两种文化经过数百年的变革发展,最终,秦在齐地完成统一。

周孝王时,秦人的祖先在首领非子的带领下,居住在西犬丘(西汉水上游,今甘肃礼县一带),过着农业与畜牧业并举的生活,养马是他们的特长。由于非子善于养马,后来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会”(今陕西扶风和眉县一带),专门负责给周王室养马。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后来,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并准许他们在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秦亭附近)修筑城邑(“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从此,“秦”成为他们的正式名称,嬴秦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秦人的来源,在学术界有“东来说”与“西来说”之辩。从文献记载看,秦人在甘肃出现的年代应当更早,大约在商末周初。近年考古学界围绕秦人西迁和非子封邑开展考古调查,在天水清水牛头河流域新发现了西周中期秦文化的李崖遗址,为寻找非子都邑“秦亭”以及更早期的秦文化遗存提供了考古资料,表明秦人确实起源于东方。

李崖遗址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北侧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的台地上,主要为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面积约50万平方米。已发掘墓葬20座,灰坑50多个,年代主要集中在西周中期前后,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秦文化遗存。

李崖秦墓表现出浓厚的商文化遗风,如随葬陶器中的方唇分裆鬲、三角纹商式簋,以及直肢葬、腰坑殉狗的葬俗等。文献记载,秦人嬴姓,其远祖作为东夷的一支,曾与殷商王朝关系密切,受商文化影响很深。李崖秦墓所反映的商文化因素,正是秦人“东来说”的印证。

公元前年,秦先祖被周王赐为“附庸”,得到了一块封地“西犬丘”,这是秦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此后秦国先后8次东迁,除了摆脱西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外族的威胁,寻更好的发展环境外,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发展,向腹地开阔、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的地方迁移。直至公元前年定都咸阳(今咸阳),最终建立了大秦帝国。

秦“九都八迁”路线图,九个“都城”分别是秦邑、西犬丘、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

秦人屡次迁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商鞅变法的贡献。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秦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推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活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镦

商鞅镦

镦是矛戟等兵器柄末端的保护套,商鞅镦是出土于咸阳市塔儿坡遗址的文物,其上铭文为“十九年大良造庶长鞅”。“十九年”即秦孝公十九年(前年);“大良造”是秦国二十等爵位的第十六等级;“庶长”是秦的官职名称;“鞅”为私名,即著名的改革家商鞅。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呈东西对峙之势,它们互相争取盟国以试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的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秦国的不断强大,构成了对东方六国的威胁。于是,在苏秦的倡导下,“合力抗秦”成为六国的共同目标。

骑马俑

秦惠王则在张仪的建议下,分别与其他六国联盟,离间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的“连横”活动,破坏了六国间的“合纵”,实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为秦最终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昭襄王听取范雎的建议,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对与秦接邻的韩、魏等国采取军事行动,可使“尺寸之地皆入于秦”;对齐、燕、赵、楚采取安抚拉拢的办法,用重金和军事压力迫使他们保持中立,不发兵救援韩、魏,便可使韩、魏等国的土地与秦本土连成一片。公元前年,秦国开始了向东的征伐。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使国土不断向东扩张。

云梦秦简家信木牍

云梦秦简木牍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秦简木牍,记录着当时战乱的真实情况。木牍之上共有文字个,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内容是一个名叫“惊”的士兵写给家中大哥的,这一家人是安陆县(今云梦)人,惊和兄弟黑夫都加入了秦军,家里留下大哥“衷”照顾家人,信中记录了当时战事的情况和对家人的思念。

公元前年,13岁的嬴政继承王位。公元前年,嬴政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39岁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王朝——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中央,创建了唯我独尊的“皇帝制度”,并总结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体制,建立了一整套适合统一国家管理需要的中央政权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以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秦王朝废除了自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管理组织的“郡县制”(郡设守、尉、监。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延续至今。

杜虎符(复制品)

杜虎符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出土,两符合一起才能行动,这即是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的由来。杜虎符为左半符,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其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字体为小篆。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翳。”该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许可。

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虎符起源很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就已经开始使用。而且,据相关文献记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把持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

秦王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具体有: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制成统一的标准器,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国家规定将车辆的轮距一律改为六尺,即“车同轨”,修筑驰道和直道,将全国道路建成以咸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络系统,保证了上述统一政策通达全国。

两诏文铜权

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年)诏文,是秦统一全国后推行货币、度量、文字等制度的物证。

秦始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统一货币: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将通行货币统一为两种,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刀币图

哆眯部落格

齐国刀币刀币是对东周时期铸行的环首削刀形货币的总称,因其形而得名。刀币由刀首(刀身前端)、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中山、赵等国,其中尤以齐国刀币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品质最优。按照刀币正面文字数量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刀币面文有“齐大刀”“齐之大刀”“安阳之大刀”“节墨之大刀”“齐返邦长大刀”等数种。此外还有齐明刀(因刀面有“明”字而得名),其背文有若干种,其中的“莒冶齐刀”十分珍稀名贵。

跪射俑

铠甲武士俑

兵马俑兵马俑的阵容可以分为:立射俑,位于阵表;跪射俑,所持武器为弓弩,位于阵心位置,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中级铠甲军吏俑,佩戴长剑等兵器,是秦军队伍中级指挥员的形象;铠甲武士俑,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是整个兵马俑军阵中主要的作战力量。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正在改变着兵马俑往日的刻板形象,根据刚出土时秦俑的样子,可以还原出它最初的彩绘秦兵马俑的模样。

秦人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并将之创新,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对齐文化的借鉴学习尤为明显。

秦人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物质文明,近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了这一点。具有秦文化典型特征的器物如蒜头壶、茧形壶等,已不仅仅局限于秦人的故地,而是随着秦人东进的脚步,推广至全国。遍布各地的秦人墓葬埋藏,也反映了秦文化与各国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多彩文化面貌。

秦帝国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集百家之长,在冶金制造、数学、化学、堪舆地理和工艺加工等领域,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彩绘铜车马(复制品)

彩绘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帝陵车马坑中,前为立车,后为安车,均为单辕双轮。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0多个。它们由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这组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有红、绿、紫、蓝等色彩,生动描绘出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

齐国与秦国作为分居东西的两大强国,在春秋战国绝大多数时间里处于和平状态,为数不多的冲突也多是通过中间国家发生。两国的交往更多的是通过互派使者以及士人之间的文化往来。

《考工记》与秦雍城《考工记》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考工记》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秦瓦图

哆眯部落格

雍城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年)至秦献公二年(前年)定都此地,长达年,是秦国定都时间最长的城市。雍城的布局基本符合《考工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记载,都城的设施比较齐全。宗庙、社稷、市场是都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都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说明秦雍城的规划建设受到了齐书《考工记》的影响。

稷下学士游秦稷下学士对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荀子游秦最具代表。荀子是著名的稷下学士,年仅15岁就游学于稷下学宫,深受稷下先生的影响,后来也成为稷下先生。韩非和李斯作为荀子的弟子,其学得之于齐文化而偏于法,入秦与秦法家结合,特别是受到商鞅影响而成为秦法家,对齐秦文化融合作出一定贡献。

为“示强,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5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一带,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省邹城市)、泰山、芝罘山、琅邪(今琅琊)、会稽、碣石(在今河北省昌黎县)等地留下刻石,以歌颂自己的功德。公元前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他南下云梦(在今湖北省),沿长江东至会稽,又沿海北上至山东莱州,在西返咸阳的途中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病逝。

来源:联合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博物馆展出珍贵文物见证大秦文化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