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25 17:21:00
作者: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王营来源:健康县域传媒医院急诊科,“急”的氛围如影随形。原本约在下午3点的采访,张印明因需要紧急处理一位急诊病人,采访拖到了下午4点。即使这样,在采访过程中他的手机还响了两次。“没办法,这就是我们急诊科的特点,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并且随叫随到。”张印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从内科到急医院医院,创建于年,坐落在“孔孟之乡”山东省邹城市,是当地唯一医院。身为急诊科主任的张印明自年从潍坊医学院毕业后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充实自己,使自己从一名医疗新兵逐步成长为“急诊老将”。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印明“大夫,麻烦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头晕得厉害!”“医生,拍片子在哪里?”“医生,我肚子难受得不行”……张印明是山东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从事心血管临床15年。谈起自己与急诊科的渊源,张印明回答得很干脆“当时急诊科特别急需有心内科背景的医生,领导决定,我服从组织安排。”医院的急诊科集急诊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临床科室,设有1个济宁市五星级急救站,与济宁市急救护指挥中心联网……而10年前的急诊科并没有那么“景气”。“职业发展受限,工作强度高,风险大,收入待遇低,去了急诊科可能还要面临要与自己热爱的心脏电生理技术失之交臂的可能……”张印明说,思前想后,似乎是有一种使命感,于是心一横就去了,他记得很清楚年4月16日开启了医院急诊科的精彩故事。回忆当时的时光,张印明说,那会儿每天真的都是起早贪黑,医院设施没现在这么先进,床位、配备都很紧张,作为一名科室主任,最大的使命就是钻研业务、治病救人、带好团队。在张印明到了急诊科一年多的时间里,急诊科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门诊转诊病人大幅度下降,科室的业务收入实现翻番。自从走上急诊岗位,张印明就时刻处于紧急待命的状态。说起目前急诊科的人才梯队建设,张印明特别自豪。“医院组建了援助湖北医疗队9人出征,其中就有我们急诊科的李凡旺,他还担任了医疗队队长的角色,这是对我们急诊人实力与担当的认可。”张印明认为,专科医生看的多是局部问题,而急诊科医生却要整体的看待病人。比如说,来了一个病人,只告诉医生自己胸痛,其他情况一概不知,这时候就不能仅仅把这当做一种病来对待,而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首先他的病要命不,胸疼可能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还有可能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血液系统等病症,只有全面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够做出最有利于病人的救治方案。为急救推广贡献力量初到急诊科的张印明主动了解科里的情况,对科里患者进行查房摸清病情。为了使急诊科在现有医疗水平上有更好的提升,发挥更大优势,他针对科室当时急诊、急救工作,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组织业务学习,耐心指导,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刚来急诊科的时候,我就要求每位急诊人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另外心内科、血液净化科、呼吸科的专科实力都要比急诊科强,通过先在院内这些科室学习,两三年后再医院进修的模式,逐个击破薄弱技术瓶颈。”就这样,张印明带着团队,把急诊科一步步抻到一个合理的位置。除了提高自身诊疗技术水平之外,张印明对团队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怕苦、别怕累,多干活。打铁还需自身硬”。“急诊科医生干的活儿都是救命的,大家必须要敬畏生命、敬畏职业、敬畏规范。坐诊、查房、处理紧急情况,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去积累。多干活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工资收入也能更可观一些不是?”张印明笑着说,最初每个月出院患者只有30多人,现在一个月都能达到多人。干得多,挽救的生命多,科室成员也越来越自信甚至自豪。“干活不能闷头儿干,还要树形象。”张印明总是这样告诉团队成员。他在急诊科工作10多年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外国人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手段的掌握水平远远超过我国。“这些方法并不难,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去学都能掌握,我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推广力度不够。”“心肺复苏的推广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张印明介绍说,自年医院成立胸痛中心以来,每月的20号(疫情期间除外),他都会带领急救团队走进社区、工厂、矿山、学校、敬老院等场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有关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大家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的手法训练,目标是一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周围立即有规范心肺复苏施救者出现。另外,还会向居民群众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为居民解答了各类健康问题,改变大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敬老院的老年人年龄都比较大,有一次我们去凫山敬老院,那里的老人最年轻的76岁,最高龄的已经岁,这些老年人行动不方便,有些孩子不在身边,作为党员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将健康服务送到他们身边。”张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