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小组成立几经变动,有一直坚守的老同志,有初来乍到的新同志,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的母亲,有身怀六甲的妈妈,有远离家乡的游子。当通宵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当衣服湿透习以为常,当口罩的勒痕成为她(他)们的印记,这个小组的成员靠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专业的工作能力,一次一次的打破着工作的上限,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做到日日清零,在应急检测工作中做到随叫随到,在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中日检测量再创新高,在密接、次密接的高风险检测任务上保证人员、环境无污染、无事故,准确上报结果,整个团队默契配合、坚守一线,在普通人看不到的“战场”上,当好疫情防控的“幕后战士”。
“疾控精神”的守护者——张贻庆
“我是一名老同志,有危险的时候我先上”,这是疫情初期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张贻庆对科室其他同志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眼里,科室的其他同事就如同他的孩子一般,作为家长的他用他的行动保护着他的孩子们。
五十多岁的他,用自己的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带领着科里的同事对实验室流程进行梳理,不留余地的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大家,正因为有这样的老同志的存在,才有了现在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实验室,他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传帮带的疾控精神,为老同志点赞!
“怀揣六甲”的干将——孔祥玉
年,她初来疾控中心,那时是实验室唯一的九零后,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是第一批申请进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的人员,从初始跟着老师干,到现在带着大家干,近三年的历练,她经历了多层蜕变。在领导心里她是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业务精英,在单位同事们的心里她是科室的顶梁柱,在科里兄妹眼中她是无所不能的干将。大到实验室的每个流程的梳理,每名人员的业务培训,每个结果数据的审核上报,小到每个标识的制作张贴,每个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每种试剂的使用情况都留有她的工作印记,她曾多次与上级及兄弟单位探讨交流先进经验,她曾独自搬运重达五十斤的物资爬楼梯,她曾白加黑、五加二工作连轴转近两个月,现在的她身怀六甲,疾控的精神和毅力仍支持着她奋战在岗位的一线,她说“我喜欢我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有用不完的精力!”
别样青春人生的姑娘——田冉冉
年8月,还充满着学校气息的年出生的小姑娘田冉冉踏入了疾控微生物检验科的大门,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夜里沉睡中会接到加班电话,一点两点三点无论多晚都要做完样品;实验室的工作常常要求三四个小时闷在防护服里,手上、脸上长满了湿疹,痛痒不断加重,曾有人劝她申请调个岗位,她说“现在大家都这么劳累辛苦,我能继续坚持!”。
3月13日,在淄博疫情紧张需要支援的时候,这个小姑娘毅然填写了支援志愿书,不惧危险,踏上了支援的征途,她凭借着专业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在淄博市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共同完成管人次的检测任务量。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这个阳光向上的女孩还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新时代疾控人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核酸检测队伍的“黄金搭档”——颜彦、宋广丽
要说疾控核酸检测实力谁最强,要数颜彦、宋广丽这两位黄金搭档。她们是实验室的中流砥柱,多年来的实验室生涯让她们养成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她们总是主动申请在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工作,经过她俩手的样本数量第一。在应对某市密接、次密接的任务中,作为老同志的她们沉稳应对风险,一次次在核心区域摸索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为后续的工作人员能安全的进行实验操作打下基础,为快速出具检测结果,制定后续决策提供了保障。
检测工作的后勤保障者——盛振东
“我年龄大了,实验室里的细法儿工作干不了,其他的尽管安排”,话如其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朴实的话。他虽然不在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工作,但是他的活儿比谁都重:手术衣、防护服、酒精、试剂,只要是能搬得动的东西他都抢着搬,医疗垃圾、电梯消毒、实验室安全巡查,只要是能看得到的都是他来管,只要是他做的事情都是让人踏实的地方。他时常六点多天刚明的时候就到岗清理消毒,为的就是给大家创造安全卫士的工作环境,晚上他常通宵熬夜清理转运当天的医疗垃圾,有那么几次,他累的直接靠着墙边睡着了……不是只有处于核心区域的才叫检验人员,各个岗位都是核酸检测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做好,才能确保出具更可靠、更准确的检测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他、她,他们都在默默坚守,感动的人和事仍在继续,临“微”不惧是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职责所在,检验工作是他们的第一使命,他们不善言谈,但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诺言,全力以赴的与病毒赛跑。
来源: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