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北端,地处渤海、黄海之滨,省会为济南市,其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相邻,自古为华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就是以今山东为中心。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为东方之大国齐国、鲁国之地,因此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秦灭六国后施行“郡县制”,今山东境内就为郡、县密集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东形成了众多的名州、古县,其中众多的单字县就为其中代表。现在,山东省共有六个单字县,但在建国初多达十多个,其中有的撤销了建制,有的改设为区,也有的改为县级市后改了名,其中因最后一种情况消失的单字县有六座。
峄县,位于山东省南部,为山东省旧县名,即今地级枣庄市。峄县地域历史悠久,但以“峄”为名较晚,自秦始原县境先后有兰陵、承县、缯县、阴平、昌虑等县及兰陵郡、缯州等建制,“峄”之名出现于金朝时期,为峄州,因境内有葛峄山而得名,明初降峄州为峄县,沿袭至建国后。
年,峄县移治枣庄镇,年改设为县级枣庄市,年枣庄市升为省辖市(即今地级市)。现在,枣庄市共辖市中区、台儿庄区、峄城区、薛城区、山亭区及县级滕州市共五区一市,这五个区中除山亭区一部原属滕州外,其余部分均为原峄县辖地。
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为山东旧县名,即今县级邹城市,为“亚圣”孟子故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县设于秦时,最初名驺县,唐朝时改“驺”为邹,始以邹县为名。历史上邹县先后隶属于薛郡、鲁郡、滕州、兖州等,明初兖州升为兖州府后,邹县明清时期均属之。建国后,邹县先后为尼山专区、滕县专区、济宁专区等辖地,济宁市成立后属之至今。年邹县改设为县级邹城市,为山东省直辖,由济宁市代管。
黄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畔,是山东省旧县名,现在为县级龙口市。黄县古属莱子国,曾为莱子国国都所在,齐灭莱后为齐国疆域,秦时就已设县。历史上,黄县是胶东地区重要的中心,东汉时黄县曾为东莱郡治所,唐朝时登州也曾设在黄县,公元年才移治黄县蓬莱镇,而蓬莱自此为县。
建国初,黄县分为三个县级行政区,分别黄县、县级龙口市、县级城厢特区,其中黄县为胶东行政区北海专区专署驻地。年,北海专区、县级龙口市、县级城厢特区均撤销,黄县隶属于莱阳专区,后属烟台专区、烟台市等。年,黄县改设为县级市,称为龙口市,两千多年的县名不复存在。
掖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莱州湾畔,为山东省旧县名,现为县级莱州市。掖县历史曾长期为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设县于西汉初,为西汉及南北朝时期东莱郡、东莱国治所,隋时改东莱郡为莱州,掖县为州治所在,而自隋始掖县均为莱州、莱州府等治所。建国后,掖县曾为胶东行政区西海专区专署驻地,后属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市。年,掖县改设为县级莱州市。
滕县,位于山东省南部,为山东旧县名,即今枣庄滕州市。滕县历史悠久,自古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之称,而滕县也设县于秦时,有两千多年建制史,历史上曾于此设滕郡、滕阳州、滕阳军、滕州等建制,建国后更是曾于此设滕县专区,今济宁市就为滕县专区迁往济宁后所改设。年,滕县改属枣庄市,年改设为县级滕州市,为山东省直辖但仍由枣庄市代管。
胶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山东省旧县名,即今县级胶州市。胶县旧称胶西县,唐朝及五代时为高密县板桥镇,北宋时于此设胶西县,元时于胶西县设胶州,明初降州为胶县,此为胶州、胶县之名之始。明清时期,胶州属莱州府,清末曾升为直隶州,民国初废州又设胶县。胶县建国后曾为胶州专区专署驻地,也曾隶属于昌潍专区等,年改属青岛至今,年胶县改设为县级胶州市,仍由青岛代管。
峄县、掖县、滕县、胶县、黄县这五个县历史上均曾为州治,但仅掖县、滕县、胶县改为县级市时以州为名,其中黄县是由于其为登州治所太短且登州与蓬莱的联系更紧密,峄县则是以县政府驻地为名。邹县历史上不曾设州,改为县级市时就已邹城为名。
本文由沧海桑田史海沉钩原创,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