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文旅行业“颗星”网络投票开始啦!“地标旅游景点”(邹城十景),快来投票吧!
最终成绩将由现场评审(已结束)和网络投票成绩共同决定,期待您投出宝贵一票!
投票时间:.09.07-.09.14
“地标旅游景点”(邹城十景)简介:(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顺序排列)
01博物馆刀笔石纸镌刻千年
在儒家文化的长期孕育下,邹城大地上沉淀下来数以千计的碑刻、画像石、石刻、石雕,邹城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展览——古代石刻展,集中展示了这些质朴、沉稳、大气磅礴的石质艺术品,在中华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秦代石刻,主要指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所立的刻石,秦峄山碑讲述了秦始皇东巡的故事;“天下汉碑半济宁”,邹城的汉碑是济宁汉碑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子候刻石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在墓室、墓祠、墓阙、石椁等建筑上的石刻绘画艺术品,邹城出土汉画像石独具艺术特色,向人们讲述着两千年前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典章制度、风土人情……
这些秦汉时期的艺术品,吸引着无数海内外观众前来观赏,邹城博物馆石刻厅也成为了邹城市具有地标意义的景点。
02凤凰山石窟大佛
凤凰山位于邹城市张庄镇驻地东北10公里处,最高峰海拔.8米,高度冠济宁市群峰之首,是鲁西南制高点。山上既有历史悠久,集人文、宗教于一体,庄严慈善、神态安详的唐代大佛,又有风景秀丽的原始生态森林。
凤凰山古称距越山,上有神祠,以祀(无极)大王。坐标位置:北纬:35°23′2″,东经:°18′15″。大王窝石佛造像便位于凤凰山一处山崖上。石佛坐东北朝西南,身躯残破不可辨,唯有头部较完整保存,面如满月,细眉高鼻,双耳垂肩,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有唐代造像风貌。据唐开元年间(—年)碑刻拓本载:凤凰山唐造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是信仰佛教的当地村民集资开凿出来的。这尊佛造像高4.2米,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场残碑内容所记,以及当地老人讲述,石佛所在的山崖原有石楼及附属建筑群,均彻底毁于年。从现有遗址来看,当年此处的建筑规模颇宏大。据有关人士介绍,在唐代大佛前建有大约余平方米的四开房建筑。其主体建筑是三层高的大殿,长约10米、宽约5米、高约8-9米;东、西两侧各是2间厢房;南部是5间的小筒子屋。在南部5间小筒子屋的右侧是座金鱼池,现在池中清水常年不断。凤凰山附近还有四大寺院:开元寺(位于今张庄镇大彦村)、辛兴寺(位于今张庄镇辛寺村)、朝阳寺(位于今田*镇朝阳寺)、岳峰寺(位于今城前镇)。除唐代大佛、四大寺院外,凤凰山上还有十三塔林、“一步两眼井”、“二柏一孔桥”等景点。遗址上的残碑断碣如同乱石随意四散于各处,从仅可识辨的文字可知,这里历来是当地乡人天旱祈雨之所,且香火历代不衰,碑刻内容大多为记载求雨感应之事,重修石楼、钟楼、廊门的经过以及功德主的姓名。千百年来,无数虔诚的人,抱着淳朴的信仰,来这里祈祷(无极)大王的庇佑,保证风调雨顺,五谷丰稔。当岁月远去,歌谣和传说都已渐渐缄默不语的时候,唯有这斑痕累累的石佛还在守护着这一方水土,不离不弃。
从石佛的风格来看,大王窝造像本身为佛教造像,但当地人所祀则为主管行云降雨的道家(无极)大王,似可推知,这里起初本有佛寺,后不知何因,转为祭祀道教神仙。现场能够识别的碑刻,惜无明确的纪年。另石佛所在的山崖,其左侧似乎曾经也有造像,石崖上的遗迹颇类造像轮廓,且轮廓上有人工雕凿的横向沟槽,下有搭架的方孔,因无明确的记载,暂且存疑。远佛像前有一处佛教寺院,名为“岠樾山开元禅寺”(即开元寺),亦称“朗公禅寺”,建于唐代,规模宏大,有碑刻十几幢,已圮毁于建国初年。现仅存碑座及建筑碎片若干。
03后八*史纪念馆
为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过去,记住乡愁,后八里沟村村委会出资近万元建设总占地35亩,建筑面积10平方米的后八里沟村*史、村史展览馆。由便民服务、乡愁再现区、*史村史教育区、农机展示回忆区四部分组成,集服务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以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同时教育青年一代不忘老根、艰苦奋斗,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新创新、新阵地。
?
04护驾山老妪拉风箱
老妪是古代老妇人的自称。像我们教科书里面有一篇杜甫《石壕吏》中就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语句,而风箱就是原始的鼓风机,是古代中原妇女做饭时的常用物品。护驾山这里的天然石头造型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了一个头挽发髻的古代老妇人,低头偻腰拉风箱做饭的生活情景。在古代邹城,先民认为护驾山是灵山,有神灵居住,而老妪拉风箱就是天上派遣来为这些神灵做饭的神仙,也庇佑这这方水土。
05护驾山龙潭暮雨
相传古邹县东五里山麓有潭,就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两方水潭。传说其中有神龙居之,能兴云雨,所有老百姓在干旱的时候回来此地祈雨,早上祈雨傍晚就能灵验,故云“龙潭暮雨”。顾俊有诗云“千尺清流浸碧潭,一犁暮雨胜逢年。苍龙归洞云容湿,玉蛛横空雾气含。山径蓑衣归牧于,河桥潦水阻征骖。田家畎亩沾濡足,共说秋成乐意惋。”
06护驾山圣地回銮
唐太宗文皇帝在昔往来南北,此即圣驾驻跸之所,故名。廖海有诗云:“东鲁酉来亚圣乡,山明水秀俗淳庞。銮舆自昔曾临幸,地位千年有宠光。辇路风云常守护,行轩花草自芬芳。有时万籁惊鸣处,过客居民倍悚惶。”
当然神仙玄学只是传说,邹城是邹鲁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民风淳朴,多礼重义,这种质朴的思想被儒家归纳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最终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就有“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的描述。据此推测当年时值乱世,李世民其以往的仁*主张言行为被当地人所敬仰,于是当李世民落难至此,当地民众不顾危险将他藏匿在护驾山上,得脱追杀。但当李世民脱险后却遍寻不到帮助他的那些人,那些人也许是淡泊名利,隐于山野;也许是为保护李世民为追兵所杀,泯然于尘土。李世民做唐王以后,感与此方生死劫难,托物言志将此山册封为“护驾山”,以感谢此方百姓救命之恩。其后,李世民更是在天下太平之后特地来此寻找治国之道,遍访民意,寻访古贤圣迹,这也就是我们这里的古邹城十六景“胜地回銮”的来历。自后李唐治理天下虽然信奉道家的“无为而治”但以民为本的儒家仁*思想始终贯彻在国策之中,开创了唐朝盛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治国时间最长的朝代,因此,护驾山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不光是护佑的是李世民的生命安全也是为唐朝国策护驾的一个基石。
07康王谷玻璃花桥
康王谷花世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鲁西南邹城市城前镇北1公里,是邹城市十大文化旅游项目,济宁市科普教育基地。园区主要打造以“花卉种植”、“农学文化”、“科普教育”为主题,集农林、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园。园区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花世界核心区,主要种植1余亩的食用药用鲜花;二是科普教育区,主要建设欧式古城堡的花卉科普馆、生态科普课堂、户外拓展、两座湖心岛、儿童无动力游乐场等;
三是采摘体验区,主要建设4个高效观光体验场馆,建筑面积约为㎡,用于花卉、果蔬种植;户外种植的高产红芙蓉油桃和当地红薯、花生果蔬等供采摘体验。让您融入现代田园风光,真正把景区打造成以“农林种植、观光旅游、亲子体验”为一体的基地。景区项目占地余亩,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完成“三区四馆一桥”规划和建设(花卉科普馆,热带雨林馆,蔬菜种植馆,如梦花田艺术馆,玻璃栈道花桥等)。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投资2.9亿元建设“蓝如梦”葡萄酒庄园;投资3.6亿元搬迁高庄村,建设休闲度假民宿圣地。康王谷花世界景区跨湖玻璃桥起建于年12月,完工于年7月,栈道全长达米、宽2米、桥面距湖面15米。桥墩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桥面采用3.2厘米厚的双层夹胶玻璃和不锈钢龙骨架组成,科学估计每块玻璃可以承重0公斤重量。桥的两侧种植有时令鲜花,因此又称为”亚洲第一玻璃栈道花桥”!
08康王谷如梦花田艺术馆
康王谷花世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鲁西南邹城市城前镇北1公里,是邹城市十大文化旅游项目,济宁市科普教育基地。园区主要打造以“花卉种植”、“农学文化”、“科普教育”为主题,集农林、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园。园区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花世界核心区,主要种植1余亩的食用药用鲜花;二是科普教育区,主要建设欧式古城堡的花卉科普馆、生态科普课堂、户外拓展、两座湖心岛、儿童无动力游乐场等;
三是采摘体验区,主要建设4个高效观光体验场馆,建筑面积约为㎡,用于花卉、果蔬种植;户外种植的高产红芙蓉油桃和当地红薯、花生果蔬等供采摘体验。让您融入现代田园风光,真正把景区打造成以“农林种植、观光旅游、亲子体验”为一体的基地。景区项目占地余亩,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完成“三区四馆一桥”规划和建设(花卉科普馆,热带雨林馆,蔬菜种植馆,如梦花田艺术馆,玻璃栈道花桥等)。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投资2.9亿元建设“蓝如梦”葡萄酒庄园;投资3.6亿元搬迁高庄村,建设休闲度假民宿圣地。如梦花田艺术馆建筑面积00平方米,采用三维成像、全息影像技术和灯光等配置在鲜花田园之中在国内尚属首创。目的是增强游客体验感,让游客沉浸在如梦如幻、一望无际的花田之中,它也是夜间游览的靓丽景观。
09孟府大堂
大堂是孟子嫡系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府官员,申饬族规家法,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七篇”指的是《孟子》一书由《梁惠王》《公孙丑》《万章》等七个篇章组成,在此指代孟子的思想学说。“贻”有赠与的意思,“矩”是规矩。七篇贻矩的意思是说,孟子的思想学说是留给后人做人做事的基本规矩。说到“规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孟子的那句名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离娄和公输班这样的能工巧匠,如果没有规和矩,也将是一事无成。所以,才会在孟府大堂上悬挂这样一块匾额,彰显圣人之门以规矩立门户的家教传承。门两侧的抱柱对联,上联为:“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下联为:“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意思是说孟子继往开来继承孔子学说使之传世千余年,孟子的仁义思想渊源百代使后人敬仰先贤先烈的功绩。
10孟庙亚圣殿
亚圣殿是供奉孟子的殿堂,是孟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宣和三年,历经宋、金、元、明、清至今50余次修葺。殿前的大型露台,是当年祭祀和歌舞的场所。殿为七楹、高十七米,宽二十七点七米,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遨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
在殿内保存有皇帝钦赐的两块匾额和一副对联。门楣之下的横匾“道阐尼山”为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年)乾隆皇帝亲赐,同时题写的还有殿内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金匾高悬于神龛上方,意为孟子“守先王之道,以期待后世对儒学的传承”。殿内正中即是雕龙贴金的神龛,龛中供奉孟子彩色塑像,头带九旒之冕,身穿九璋之服,手执镇圭。
11亚圣庙石坊
亚圣庙石坊位于孟庙第一进院落北墙正中,又名“亚圣坊”,为孟庙第二道门,明嘉靖四十一年(年),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由邹县县令章时鸾重修孟庙时创建,并题写,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门上石雕精雕细刻。
石坊上还留下了中国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印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一毛主席的诗,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无法考证当时是谁书写上去,也不知道他的初衷是什么,但是,这两句诗保护了这座石坊没有在那场浩劫中被破坏,完整的保存到现在。
12上九山萧进士院
萧进士院位于景区水街北段,萧家的先人在唐末迁居于此,可以说是本村最早的住户之一。在此处安家的萧家人,诗书传家,养士百余年,北宋开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年,距今年),家主萧龙溪考取了进士,光宗耀祖。萧进士在江浙一带为官,留妻子家眷在此居住。现在的萧进士院由3进院落25间房屋加一个后花园组成。
萧家人身为本村的乡绅一直乐善好施关爱四邻,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考取功名后的萧进士更是与人为善,一心为民。
进门后为第一进院落,左手边是科举制度展览馆,里面详细展示了科举制度的繁荣与兴衰(科举考试等级:乡试(秀才)-会试(举人)-殿试(状元),),同时还收录了部分考生的答卷(明朝唐寅舞弊案,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对面是客厅,家庭会议和会见客人都会在此举行,里面的布置完全是萧家人原来的摆放位置,因为信奉儒家文化,所以大堂内供奉的是孔子。
右手边是萧进士的个人展厅,这里详细介绍了北宋开宝六年()赐同进士萧龙溪,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执*理念和生平事迹。对面是主卧,屋内珍藏着清朝的顶子床,长1米93,宽1米33,上面有顶可以防止尘土,周围的窗户可以拉开,能够通风散湿,包括所有的雕花都非常的精美,内壁是穆桂英挂帅的文案图式。第二进院就是一般所谓的内宅,是萧家长辈居住的地方。咱们现在来到了萧家的后花园(寿:周围是蝙蝠,驱邪送福,上部为丰收,下部为做人低调,不逞口舌之快,养浩然之气,才能健康长寿),在后花园内有一个插旗杆的旗杆孔,在古代只有庙宇和考取功名的家庭才可以插取旗帜,每考取一个进士就会插一个旗杆,这也是萧家身份的一种象征。长廊上方为以前萧进士女儿居住的地方,现布置为萧进士考取进士历程的幻影成像展示地。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防止官员徇私舞弊,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殿试也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才华横溢的萧进士就是在当时历尽波折最终被封为赐同进士,那么幻影成像就展示的殿试这一过程。
?
13上九山玄帝观
玄帝观是上九山村村民精神文化信仰的集结地,此观供奉有玉皇、玄帝、牛王、华佗、文曲、土地、关公和观音共八尊神像;主庙玄帝庙为明朝永乐年间(——)的建筑,也是正对大门的主体建筑,是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下方的庙宇供奉的是关公和观音。因为村内经商的人比较多,所以保平安也是人们的一种愿望。第二层为主庙即玄帝庙,玄帝为北方大神,在道家中被称为“水神”,古时一个家庭这一年能不能不挨饿就得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上九山村地处群山之间,相对灌溉条件不足,对水的需求极为重要,所以对玄帝也就自然敬重。(玄帝赤脚,水神主要在水里工作)玄帝的左边供奉的是华佗和牛王,主要是保佑人和牲口健康的。右边是土地和文曲,保佑庄稼丰收子孙智慧延绵。最上层玉皇庙,里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是景区的最高点。
14铁山摩崖石刻
邹城摩崖石刻是全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ー,它丰富了佛教传播的形式,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极为罕见的资料。
铁山摩崖刻经刊刻于一整块花岗岩石坪,南向,石面倾斜约45度,刻面平整上部较陡萌。刻经石画南北长66.1米,东西宽16.4米,总面积平方米。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和佛光的图案,中间为巨字“大集经”题刻,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整个刻经为“龟跌螭首”的巨幅石碑。铁山摩崖刻经有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部分,17行,每行最多61字,最少6字,字径50—70厘米?全部经余字?由于风化剥蚀?现存字。刻经内容为《大集经?穿菩提品》.《大集经》全称《大方等大集经》。此经经意为,广说大乘法义,以中观实相为宗旨,经中着重讲说了许多大乘修行法门,而均以般若性空思想加以贯穿,一方面演说禅法,又叙述了一些故事因缘,因之此经可称为大乘方广部经的汇集。铁山刻经为《大集经?穿書提品》第五(卷四)二是石颂,位于经文左侧,颂文上部有《石颂》两篆书大字,下为12行额文,每行43-52字,字经22厘米。原有字,现存字。内容记述了铁山刻经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刻经年月、出资者及对书法艺术评价,颂文中对写经人僧安道壹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风腾會"之誉,羲,指(晋)王羲之;诞,指(魏)韦诞;英,指(东汉)张伯英,繇指(魏)钟,皆为书林圣手是对佛经书法的高度评价。出资者系汉丞相匡衡之苗裔匡喆,史载其“秀德天,英姿独拔”,极富才华,他与同义人李桃共同割舍家资,拜请高僧,主持了刻经事宜。石颂还记述了刻经为“皇周大象元年”(公元年),即北周静帝宇文闻的年号,这一年由他下赦令,禁止废佛事件的发生,允许官民信奉佛教,长达四年之久的“周武废佛”宣告结東。铁山刻经就是这次佛教复兴的产物,这不仅注明了铁山刻经的年代,而且对考证山东境内其他刻经年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题名,位于经文正下方原有10行文字,现存6行,现存刻面长3.25米,宽3.4米。字经19-30厘米。现存45字。内容记載经主及佛经书写者姓名第六行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整个刻经场面博大,气势恢宏。
摩崖刻经之所以不同于书法艺术的其他形式,在于它是“自然的书法”。它的一横一竖,反映出时代与文化的微妙个性,秦帝国威权峻发,孕育出小篆的严谨规整;汉文化的开拓进取,酝酿出隶书的张扬飞动;大唐盛世的驚荣自信,造就了楷书的雄伟华贵;而北朝摩崖刻经的风骨与玄远,又隐约反映了乱世之中教对人心的抚慰与升华。邹城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书家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杨守敬说:“擘窠大字,此为极则”。康有为称其书“通隶構,备方宗圆,高浑简穆,为擘窠之极轨也!”其以隶楷书结体,简静质朴,运笔平稳,沉著凝重,有其自然和穆的艺术特色。
15五宝庵山盘龙柱
五宝庵山景区盘龙柱是邹城标志性建筑,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象征性建筑。盘龙柱高三十九米,取九百余块千斤巨石雕成,自邾文公开国,孔孟教化、历代群贤荟萃,至当代邹城人再铸古城之辉煌,英姿飒爽、目不暇接。公元二千一零年,新城崛起,祥龙欣然迁徙香城古镇,崖深山岫、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廻林间。山有洞、洞有泉,潺潺流水咽七弦,好端端龙潭凤巢,有感天作人合,祥龙扶摇,龙侧惊现瑞凤,龙凤奇缘,谱写旷世佳话。龙潭中巨石临风,传为普贤菩萨之坐骑,山峦之上,香烟缥缈,古刹五宝庵,钟鼓余韵绕梁。灵山圣境,天地寄情齐鲁,恩泽华夏。至此,宝刹护佑一方,祥龙润泽四时,瑞凤成全情缘,*通人和、功德千秋,立此碑,以为后世之念也。
16峄山“鳌”字
峄山“鳌”字:高15米,宽8米。我国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先生72岁时来峄山游览后,为峰山題写的大字。写这个字的时候杨先生所用之笔是北京制笔厂专门研制的,高2.9米,饱蘸浓墨之后重可达86斤,是把宣纸粘起来,在地上一起写成写完后是按照1:1的比例刻上去的,当时光是能工巧匠就用来30名,耗时天才完成这一举世佳作。杨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峄山上的石头可以堪称独占鳌头。后来,他又为这个字做了一下解释,便是镌刻在鳌字旁边的一段32字的跋文,“邹鲁峄山,岱南奇观,美夺五岳,秀丽chuan杬yuan帝王客,幸会于斯,古今共赏,以记之”。
17峄山八卦石
八卦石是古代峄山的五大奇观之一。也可称为天下奇观。所谓八卦是由阴阳两种线性组成,乃八卦之根本,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象征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现象,峄山八卦石的由来是因为在这儿原来有八块大石头,由东而西依次排列,每块石面都有断纹。八块石头的断纹正好与《周易》八卦的卦爻相吻合,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一卦也不少。所以人们便称它为八卦石,相传伏羲作八卦时,是受到峄山八卦石的启发,才完成由八封到六十四卦的复杂思维过程。但无论怎么说,八卦石都堪称今古奇观。非常可惜的是,清雍正四年(年)修奎星阁毁掉了几块石头。嘉庆十二年(年)拓建通明天宫戏楼,又毁掉了几块石头。现在只能看到乾、坎、艮三卦的卦爻了。再加上,峄山上的石头本身也特别容易风化,以至于现在大家仅能看到的只有艮卦石上的“八卦石”三个字了,这是明朝万历年间邹县县令王自谨书写的。石字多一点不是错字,而是说峄山的石头无论你怎么看都比别的地方,奇那么一点,多那么一点。
18峄山丹丸峰
丹丸石是天然倾斜在丹丸峰之上,而且两块石头相接的地方竟然有一石缝,我们在这个位置看到的仅如小拇指大小的石缝,如果走到跟前的话,却能容纳六个人。而且风大的时候,丹丸石会随风晃动,但是它毅力了数万年,却依然稳固于此。丹丸峰神奇,传说也就神奇。相传,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喜欢吹笙模仿凤凰呜叫的声音,被仙人引往丹丸峰修炼。30年后,告别人间,升天成仙,把自己炼的一颗丹丢在了山顶上.仙丹又成了石头。为此,古人还有一首诗说得就是这个故事:“丹成悬天半,绝埃无根蒂。安得王子乔,攀石腾云际”。
19峄山孔子登临处
小鲁台:小鲁台就是《孟子·尽心上》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时登临的地方。当年的孔老先生带领众弟子到峄山讲学,刚来到这个地方,举目四望,便发出了小鲁之叹。石壁上的“孔子登临处”、“大观”等刻石都是出自明清文人的手笔。原来这里还有“小鲁台”三个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兆页写的,可惜后来被日本人盗走了。对于登临小鲁台的感觉,古代诗人是这样描述的:“下临半天意若何,千古评说墨成河,高山流水传知音,伯牙子期何不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