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只有开发区走在前列,山东强省建设才能走在前列;只有开发区率先蹚出路子,山东高质量发展才能蹚出路子。
4月21日,《大众日报》第期01版,以《开发区改革,邹城做对了什么》为题介绍了邹城经济开发区半年时间开展大刀阔斧系列改革的故事:经济发展职能与社会发展职能完全剥离,工作人员控制数从人压减到人,选聘到位86人,园区规模从.64平方公里减到95.41平方公里,内设机构数量从12个减到7个……
开发区改革,邹城做对了什么在邹城经济开发区,一个产业跟着一个研究院,使得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图为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在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诸如镇园职能杂糅、工作人员不堪重负、主导产业缺少核心技术、区域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一条条绳索缚住了“领头雁”的翅膀,开发区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擦亮“钢枪”再战沙场?邹城市将原有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整合,成立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经济发展职能与社会发展职能完全剥离,工作人员控制数从人压减到人,选聘到位86人,园区规模从.64平方公里减到95.41平方公里,内设机构数量从12个减到7个……改革不到半年,即收到良好效果。虽受疫情影响,但园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7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亿元,营业收入.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和5.1%。济宁市委常委、邹城市委书记张百顺说:“又看到当年开发区成立之初的活力和干劲了!”
剥离36项社会事务轻身“钻”主业“4个村、个院落,处于*金发展位置的搬迁工程,任凭你再有本事,不扒上三层皮很难把事情干利索!”4月11日下午,一场春雨掠过太平镇新生小城市的建设现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搬迁速度有所放缓,但25天97.5%的搬迁率,还是让邹城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曾凡玉颇感惊喜。他告诉记者,开发区改革后,征地拆迁作为一项社会事务移交给了乡镇,而乡镇作为社会事务行*主体,心甘情愿当起配角,为开发区经济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行*和社会事务剥离,是开发区改革的重头戏,也是先决条件。除了征地拆迁,此次从开发区剥离的社会事务还包括:社会治理、农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文化教育、民*等另外35项,全由以前的园区镇接收。为了实现社会事务顺利移交,邹城市一方面用好“指挥棒”,对现有的5个园区镇进行了考核指标修改,大幅下调经济事务相关的考核权重,以“考核分离”促“事务分离”。另一方面深化财*结算体制改革,对移交社会事务产生的资金、补贴等,先发到园区再转到乡镇,资金流向巧妙地一绕,确保了移交事务能够得到有力落实。同时,邹城经济开发区还进一步剥离开发运营职能。通过“管委会+公司”制改革,梳理制订管委会剥离园区运营职能目录,实行管理与运营分离。将管委会承担的投融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产运营、商贸物流等职能,交由新成立的正方公司承担,与管委会实行*企分开、*资分开,实现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的分离。加快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镇街和园区、园区和公司,两两之间在权责明晰后都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有助于多方围绕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形成合力。而以剥离社会事务和运营职能为主要方式的‘分’,保证了开发区人员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邹城市副市长栾涛表示。
面向全国招聘高管激发“服务力”1月27日,大年初三,位于邹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太阳宏河纸业有限公司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生产用的纸浆撑不过两个星期了,设备一旦停机,员工就得回家,企业的损失难以估量。”回忆起那段顶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重重压的日子,宏河纸业常务副总经理夏承泉至今还心有余悸。对于一家年产80万吨高档轻型纸的制造企业而言,停机意味着巨大的生产危机。刚从邹城市商务局竞聘上岗的邹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本铎,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后,根据他对海外商务资源的掌握,拍着胸脯说:“国内买不到咱就去国外找!”于是,他和几名新员工马不停蹄地四处联系外企、跑海关,硬是在3天时间内,对接上了越南、泰国的2家木浆供应商。生产遇到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还有*府的服务能力。服务依赖人,专业、精准的服务更离不开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去年11月开始,一场“全体起立、竞争上岗”的人员改革冲击着邹城经济开发区。在前期大胆将16名科级干部分流出14名的基础上,园区打破原有行*级别、年龄、资历等制约,面向全国招聘所有高管,累计招聘工作人员86人,平均年龄36.5岁,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20人,占人员总数的23.3%;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6岁,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决策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人员“大换血”、管理扁平化,再加上优绩优酬的薪资制度,今年年初,开发区的“服务力”一下被激发出来。疫情中的复工复产规定比较繁杂,很多企业看着一摞摞的文件无从下手,工作人员连熬三天,汇编出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35条风险防控关键点”;有些企业想动又不敢动,特派员就深入一线摸排出多项复工难题,并归结为10类逐一挂牌督办……
一个产业跟着一个研究院科技来赋能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只有挥舞的机械臂和智能操控平台,寥寥数人便撑起了济宁最大刹车片制造企业的一个独立车间。4月13日,记者在山东济信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看到,机器人成了各条生产线上的主力*。作为一家2年进驻邹城经济开发区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帮助他们快速站上行业潮头,可谈起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功劳归给了开发区“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的战略性科技布局。开发区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这也决定了园区产业的质量和承载力上限。在邹城经济开发区改革中,管委会裁撤掉了5个部门,唯一新增的就是科技合作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3个主导产业,新部门主要负责产业转型的引导和平台搭建,不仅强化专业性研究院对主导产业的引领,更尝试通过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科技拉着产业龙头跑。去年,济信汽配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的生产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由于公司生产的刹车片型号较多、形状大小不一,起抓取作用的机械臂频频出错,近半数“过失”只能用人工弥补。接到企业求助的机器人研究院,通过程式修改和设备改造,迅速提升了生产设备的适配性,将抓取率由50%提高到了95%,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我们的主业不是生产机器人,而是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提升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程度,进而强化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于洪金告诉记者,开发区改革后,科技合作局将研究院的任务聚焦在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赋能上。目前,30多家制造企业通过研究院进行了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升级。从以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加紧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专注进行煤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的研发;到发起成立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的互动交流机制;再到建立健康医药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批量孵化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开发区改革,使得每个龙头项目都能与科研机构形成常态化的有效互动,汇聚为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大众日报》记者:姜国乐孟一王浩奇通讯员:张长青于亮
编辑:孟聪
审核:张琦牟巧环
终审:赵波
往期精彩回顾全面禁止探视!医院发布通告!邹城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邹城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