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邾国文史之ldquo邾分三国rdq
TUhjnbcbe - 2020/11/30 1:52:00
点击上方蓝字
  自邾侠后七代邾君是夷父颜,其名颜(或称伯颜),字夷父,先秦人名、字并称时先字后名,故称“夷父颜”,史称邾娄颜、邾子夷父或邾颜公。


  夷父颜之时,因为有功于周,封其子友父(名肥)于郳,史称小邾。
  周宣王二十一年(前),夷父颜帮助鲁公子伯御在鲁发动叛乱,杀死了鲁懿公,篡夺了鲁君之位。周宣王三十二年(前),宣王伐鲁,杀了伯御而立鲁孝公,同时诛杀了夷父颜。夷父颜被诛后,邾国追谥为“邾武公”。周宣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一说叔术为邾国群公子(庶出的诸公子)之一,但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受到邾人的拥护,故得即邾君之位。


  叔术代邾君之位15年,到公元前年周宣王死后,叔术让国于夷父颜之子夏父,自己出居于滥,受当时邾国五分之一的疆土。滥国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邾友父为小邾国的“始受封君”。他是邾武公夷父颜次子,是小邾国第一代国君,小邾国位于今枣庄市滕州、山亭境内。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邾国建都于邾(今山东邹城境内),公元前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据《左传》、《史记》、《汉书》等古籍载:西周始封邾,至邾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年)始迁于峄,至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公元前至年间),在此建都余年。

邾文公(前?一前年),名籧篨(quchu)。以德*著称,是邾国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之一。在位时间长达52年之久。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将邾国迁都于峄山之阳,是邾文公顺乎民心之举,也是他的主要功绩之一。邾文公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衰败的时期,是封建制确立的前夜。当时,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势力单薄的邾国夹在齐、楚、宋,鲁之间,经常受战争威胁,尤其受鲁国的威胁更大,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为了应付这种局面,邾文公曾与宋、酆等国结盟,共同对抗大国侵犯。为雪耻复仇,鲁僖公二十三年,邾国出师伐鲁,战于升陉。鲁国鄙视邾国,不设武备而御之,结果大败。邾国兵士获得鲁僖公的头盔,悬于城门之上,大灭了鲁国的威风。

邾文公画像

邾文公晚年,健康状况欠佳,但迁都也成为邾国存亡攸关的大事。邾人非常担心邾文公的身体,认为“迁都利于民而不利于君”。文公听后对大臣们说:老百姓需要有国君,是让国君为民谋利益的,老百姓既然有利,我也有一份了,至于我的生命如何?这是天意,民既然有利,就应该去办。于是邾文公毅然将国都由邾瑕(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迁都后不久,文公病死。

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周围河流纵横,适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公定都后,减轻了战乱威胁,邾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邾国定都峄山之阳,也奠定了邹县古代行*区划的基础。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治、经济中心。秦置驺县,属薛郡,汉属鲁国,历经晋、刘宋、元魏,直至北齐年间迁徙在铁山之阳,故城逐渐沦为废墟。

邾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俗称纪王城。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遗址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东西横距米,南北纵距米,城周长约10公里。邾国故城遗址内台墓、土冢、陶片、灰烬到处可见。邾国故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地,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俗称“皇台”,地面暴露有大量陶片、建筑瓦片、花纹砖、云纹瓦当等,断崖上发现夯土层,间有少量础石及陶排水管道等,考为宫殿区所在。故城内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土断崖,且多土冢。建国前后曾在此发现古墓,并有周代带铭铜器多件出土,考为邾国贵族的墓葬区。故城内西南角金张庄村附近的金水河两岸,曾发现多处古陶窑遗迹及制陶工具、大量陶片等,考为邾国制陶作坊区。故城东北城墙处,有两个周长10多米的土台,俗称“炮台”,台上发现东周陶片,据考当为邾国防御设施,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邾国故城北枕峄山,南依廓山,地势开阔,南北高中部低,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横距米,南北纵距米,城周长约10公里。故城构筑利用山间高地,具有战略防御特点。现存城墙米,残高3—4米,最高处约7米。墙基宽20—30米,夯筑。城内中部偏北处有一高地,发现大片夯土、础石、花纹砖等建筑材料,经考证,城内分布有邾国宫殿区、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区。建国后,在故城内外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重要的有秦诏文陶量、春秋“弗敏父”铜鼎及各类铜兵器、礼器、印玺等,尤其东周陶文出土数量达余件。

邾国国君世系

君主称号名字在位起讫在位年数世系及备注1邾子曹侠侠前年(周武王元年)—?晏安之后2邾子非非3邾子成成4邾子车辅车辅5邾子将新将新6邾子訾父訾父7邾武公夷父(颜)邾子訾父之子8邾子叔术叔术前年—前年邾武公之弟,后封为滥国国君邾子夏父夏父前年—?邾武公之子#中间一世失考10邾安公仪父(克)?—前年邾子夏父之孙11邾宪公琐前年—前年11邾安公之子12邾文公蘧蒢前年—前年50邾宪公之子13邾定公貜且前年—前年41邾文公之子14邾宣公牼前年—前年16邾定公之子15邾悼公华前年—前年14邾宣公之子16邾庄公穿前年—前年33邾悼公之子17邾隐公益前年—前年20邾庄公之子,为鲁国俘虏,后归,又被吴王夫差囚禁18邾桓公革前年—前年11邾隐公之子,吴王夫差立17邾隐公(复位)益前年—前年2越灭吴,越王勾践复其位,因残暴,勾践废之19邾子何何前年—?邾隐公之子,越王勾践立,亦无道#中间一世失考21邾娄考公邾隐公之曾孙中间后世失考邹穆公约公元前年—年(与孟子同时)#中间后世失考邾伯御戎名讨,字御戎春秋以前邾子何之后8世灭亡,一说邾国第29代君主时灭亡于楚。

小邾国

邾武公夷父颜有功于周王朝,周王封他的庶子友来,在商代子姓方国(诸侯国)国的废墟上立国,国号仍叫倪国,国都城近靠梁水(即现在的荆河),遗址在今滕州市龙泉塔东侧一里的小邾城街。友的子孙三代一直居此城为国君。到友的曾孙犁来第四代国君时,始东迁四十周里建城立国(今山亭区西集镇),城初名犁来城、倪犁城,其后也被呼为倪城。“小邾国”又叫作“郳国”,即是因袭了前代殷商时期古“郳国”的国名。

公元前653年,倪犁来始得周王之命晋封“子”爵。倪犁来晋爵后,与位于今邹城境内邾国。爵位相同,而且是同宗之国,为表示自己的国家由同宗邾国分立而建,国号又有区分,倪犁来更改国号,把倪国更名为小邾国。自友到犁来,四代国君才始称小邾子,倪犁来城也开始俗称为小邾城。由于战争的原因,小邾国史——《小邾春秋》失传,《滕县志·小邾世家》一文是依据《春秋》、《左传》、《公羊传》及战国以后的诸史书集纂而成,且标明倪城的地理位置,同时还吸纳了鲁国《陋巷志》的内容。

千百年来,史学界、地方志学界对这段历史多有争议,为此,清道光《滕县志》专载了在倪犁城出土的《马珍墓志》为佐证。到友曾孙郳犁来时,方名显于诸侯。郳犁来曾跟齐恒公“尊王攘夷”有功,齐恒公请求周王为他封爵,小邾才封为子爵,史称“小邾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小邾国开始衰落,约在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年),被鲁国所灭。

小邾国首封之地,其为滕州荆河东岸的“商代古郳国都城”。滕州市小邾国故城遗址在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史书记载为古郳国故址。《小邾国古城考年9月版(山东省滕县地名资料汇编)》《通志氏族略》云:“郳即小邾国,以居郳故又称郳国”。《图书集成》云“郳犁来城在县城东,一里梁水(城河)之东,周回八里。”明、清版《滕县志》亦是如此记载。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此遗迹东北5~7公里的荆沟村出土一批青铜器,有“不其簋”和“青铜盘”等(藏于滕州市博物馆)时期为商周时期。

其地居城河河道曲处,水沿村东北流折西绕而南,形成河围三面村居其中。村南平地靠荆河东路,村东北隆起地带为古小邾城遗址,民众称之为“城子”。村东岸下为长年冲刷陆沉之沙丘宽广2里余,或说古小邾城随历代河洪侵剥为水所损没。现因滕州大规模的建设,原址泯无,仅仅留有“邾城街”和居民小区西侧,今荆河东畔重新修筑的砖式“土城”--“小邾国故城”(“郳国故城”)建筑。在新修“小邾国故城”(“郳国故城”)的东侧“城角”小,并立有一块“小邾(郳)国故址”文物保护碑!

滕州荆河东岸小邾(倪)国故城遗址

郳犁来古城,即是小邾国古城,在西集镇东的东集河北村30米西,俗称为梁王城。城池以鱼山为南照,神山为左屏,宽阔的大薛河南支流巨龙河横流其前。古城仅为不规则平行四边形高台,乡人称之为“城子顶”。古城原来的形状应是正方形,且城台断面层次显示部分为夯筑,夯层厚度15cm左右。城址历代为薛河水所冲刷,东南角损失严重,今依然所见被洪水所冲蚀的残墙断面和瓦砾残石遍布周围。经测定今存城台东西残长米,南北89米,高度平均5米,西南角6.5米,东北角3.5米。台地的其他断壁,和其周围东西长米,南北宽米疑似城池的地面范围上,散见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豆盘、豆柄、钵、平底盘、陶罐、鬲足、鼎腿、器口、筒瓦等;土层中含有磨光的黑陶片、兽骨、红绕土和灰坑等。

何来“梁王城”之说?

如果传说是本城台还曾是作为“梁王城”,那么便是到了南北朝时代的事情。

在鲁南地区的古文物遗迹及其传说中,不少有关于梁王的,《峄县志》也多有记载。比如《峄县志·山川》记载或传说中的,今枣庄市中区北云谷山(夹谷山)上有梁王洞、梁王寨。本志还载明代诗人陈焕游于云谷山时,曾作《梁王洞》一诗:“武帝千年去不还,松泉萝洞野云间。南朝池馆今何处,唯有梁王旧日山。” 且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邵楼村后有梁王墓(俗称九女墩),明代峄县邑人贾梦龙也曾赋《吊梁王墓》一诗:“白骨尘灰尽,梁王墓已虚。石床眠鹿兔,雕拱积蜗书。金粉宫娃梦,华虫帝子裾。千年一荒垄,游客为踌躇。”

其他的关于梁王遗迹的还有本文所言的“梁王城”等,梁王为何人者也?原来从春秋至太平天国年间竟有数十位“梁王”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而此地所言的“梁王”一般就是指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

据当地流传的故事,梁武帝萧衍在今枣庄市地区附近曾留下较深的人生痕迹。

 梁武帝萧衍(年-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在今枣庄市地区。)南梁*权的建立者。据说萧衍精通武术,又是文学大家,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双全”帝王。萧衍是兰陵萧氏(《峄县志》有记载)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萧衍原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台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峄县志》载,这个旧峄县(氶县)古城为小邾国第四代君主“郳犁来”所筑建城池。光绪年间版本《峄县志舆地全图》绘:薛河南支巨龙河北岸,有神山,山西有‘郳黎来城’,古城东南有‘灵泉’。‘郳黎来城’即是‘郳犁来城’,‘灵泉’盖是今俗名“扳倒井”,旧称‘攀倒井’。

《禹贡七朝·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云:“郳,在滕县治微东,约东及南界鲁,西界滕,北界邹。”《路史》及《世本》记载:“小邾,曹姓,帝高阳之苗裔也。”“周武王时,封颛顼帝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邾。”《通考》记载:“周宣王时,侠之6世孙夷父颜,有功于王室,王封其次子友于邾、列诸侯,终春秋之世,至惠公多年”。为区别邾国,时称小邾国。

今有四块保护碑于此:“梁王城遗址”、“小邾国古城遗址”“郳国故城遗址”等三块石碑在城台上,还有一块石碑“郳犁来城遗址”在东坡下。此坡看似故城的东门。

山亭区西集镇郳国故城(郳犁来城)

“郳国故城保护碑”的背面刻有“郳犁来城简介”

《峄县志》载:邑治北有西暨村村,土台高数尺,方广数亩,......,其旁有旧基,即郳城。《滕志》载有唐代碑文,亦曰此处为:郳犁城。

据考证,此处即郳(小邾)国后期都城,为郳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约前年左右)时期所建。

郳国自友父受封于古郳地到被强楚所灭,存国时间年(前年—前年),传国约十五世。

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一说:“今兖州府滕县、峄县并有郳城。……则在峄者为近”。高士埼《春秋地理考略》、王掞等《春秋传说汇纂》、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等主张郳城在滕县城东六里。

《峄县志杂记》记载:“邑治北西暨村,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十亩,居人呼为盟台,……其旁有旧城基,即郳城,小邾之都也”。《峄县志世家》载:“考峄东北境为鄫,西北境为郳”。

山亭区西集镇小邾(倪)国故城

综上所述,各种史籍载:小邾(倪)国故城仅两处。一个是在滕州城东的小邾(倪国)城,现位于荆河(古梁水)东岸;另一个在山亭区西集镇东暨(集)村高台地小邾国故城。

小邾灭国后,子孙一部分以国名倪为姓,改姓倪氏;一部分则去郳字邑部为兄氏;更有一部分加入朱氏。《续文献通考》就记载,"小邾传国十四世,去邑为朱氏"。

楚宣王熊良夫执*时期(公元前~前年),邾国、小邾国一起被楚国灭亡,族人为避殃杀,遂改为儿氏,战国后期又加"亻"偏旁改为倪氏。

本段历史记载小邾国虽以邾友开国,但奉邾颜为始祖。据记载,邾友生两子,后分为两支:长子继位为小邾国君;次子邾爽,到鲁国任下大夫的官职。邾爽后裔,以祖父邾颜之名为氏,称颜氏,此即后世中国颜氏的由来。

小邾国国君世系

1邾友颜友开国君主

2邾庆(倪庆)颜友长子,邾爽之兄

3邾公子害

4邾犁来/郳犁来颜某颜友孙;数次跟从齐桓公勤王有功,被周王封为子爵

5?颜某郳犁来子

6?

7小邾穆公颜某郳犁来孙

8小邾恭公颜某小邾穆公子

9小邾惠公颜某小邾穆公孙

10鞁父

11?

12?

13?{世系失考}

14?

15?

滥国

邾国国君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国国君夏父(夷父颜之子)又把其叔叔术封到滥,(山东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位于薛河北岸,与陶山隔河相望。)建立滥国。

《地名大辞典》云:“滥,春秋时邾国的邑城。”杜注:“滥,西汉时东海郡昌虑县。”从文献资料来看,此城为春秋时的滥国邑城,汉时建昌虑县,王莽改昌聚,以后诸朝均为昌虑,至隋开皇十六年废除。

万历版、道光版《滕县志》古迹中云:“昌虑城……亦曰滥城,城周十里有子城”。

昌虑古城,据《承县志·古迹》载:“昌虑城在县东南六十里的陶山北,亦曰滥城,城周十里许,有子城。”

昌虑故城遗址位于土城村,座落在滕州城东南30公里。抗战前夕,该城仍完整,部分女墙依稀矗立,北、东、西3门都较完整;北门楼有砖制横额“昌虑”二字,东西横排,柳体正楷,是唐代遗物。滥城是小邾国属地。

滥邑为小邾国重要城池,东汉始改为昌虑县。该城西北角炮台上有一块长1.5米,宽约1米的石刻,有“滥邑”字样。抗战前夕,韩复榘曾下令重修昌虑城,才把滥邑女墙拆平。据传,清末为防太平天国*队攻城,曾重修,女墙修得很完整。这次重修时,西门外有民工刘开祥掘出将*尸骨一具,骨骸作佩剑状。有一虎符,刘开祥拾得,拴在腰间,昼夜跟随,刘死时带入坟墓。据此分析,这具骸骨是春秋时将*,死时配虎符葬于城下。内城2米以下还发现有陶制地下管道,延伸到西南里许薛河北岸,为汉代陶瓦。这座古城,自春秋到隋末为*区治所。唐以后沦为农村。沧桑巨变,几度战乱,使城垣湮为村落,因原用土筑城,城邑此后也呼为"土城",今叫土城村!

滕州市土城村滥国故城(昌虑城)卫星图

年文物普查时考察发现,现土城遗址乃古昌虑城之子城,周长1.5公里,西至东于村,北至西石楼北,南至陶山东,出土陶片均与子城陶片同。东于村有“铁炉口”,为冶炼遗址。还发现有木炭块及灰烬、铁屑等,分析建城时已进入铁器时代。据有关资料和出土石基分析,旧时城墙高2丈许,土壕深8尺,城墙顶端宽6尺,可行大车,城基高于地面5尺。四门雄伟壮观,城门楼高3丈许,均砖石砌立,甚为坚固。当时城内建筑规模宏大,楼台殿阁,雕梁画柱,富丽堂皇。城南门外有古花园一处,风景秀丽。据传说和史书记载:五代时期薛王刘崇之女因避虎招亲于昌虑城,故昌虑城又被称为“躲虎城”。经过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已荡然无存。但遗址、遗迹、残碑断碣还足以让人们联想当年的雄伟风貌。

遗址附近,曾探测到古城东西长米左右,南北长米左右,现村南残存一段墙基,其它夷为平地。村周全为古城址范围。地面常见陶器残片,以南部居多,可辩器型有罐、盆、豆、瓦之类。

滥国国君世系邾文公夏父把其叔叔术封到滥,建立滥国;

该世系表已失传,不知传几代。鲁昭公二十一年(前)国君邾大夫黑肱降于鲁,国亡。

邾国墓葬考

枣庄市山亭区东江遗址(小邾国贵族墓)

小邾国贵族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东江村东南的台形高地,中部海拔95米,当地人俗称“城顶”。年代填河造地时,将土台的南半部分铲平,发现墓地1处。墓地北、东、南三面为绵延的群山,西部为开阔的平川,十字河经墓地东侧向南又折西流入薛河。2年6月,枣庄市文物部门对山亭区东江村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墓葬3座,出土随葬品件,其中青铜器73件(24件有铭文)。经考证,该墓群为春秋时期小邾国贵族墓地。

“东江遗址”发掘的“兒(倪)庆鬲”

鬲沿铸镌11铭文“兒(倪)作秦妊羞庆鬲,其永宝用。”此鬲是倪庆为秦妊作器。

东江遗址2号墓出土的十件有铭铜器中,有四件“倪庆鬲”和两件“邾君庆壶”。“邾君庆壶”盖器对铭,16字铭文“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从邾君庆壶和倪庆鬲的铭文可知“邾君庆”与“倪庆”为一人。“倪庆”是小邾君。

根据该东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及相关文献综合考证,小邾国第一代国君邾友父被封于故兒(郳)国新立约在东周初周平王三年(前年),友父子邾庆为第二代国君也生活在春秋早期,大约公元前年之前。东江小邾墓地4号墓主依据器物铭文就是邾(朱)庆[即兒(倪)庆],1号墓即为其夫人秦妊。2、3号墓的主人为邾(朱)庆的下一代小邾君,即邾公子害及夫人。5、6号墓为公子害的下代,《春秋左传》及其各史志所记载的郳犁来及夫人。郳犁来在周惠王时晋子爵。

明清各版《滕县志古迹志》皆载“靴头城,在滕县东六十里东江村南。俗以其形如靴头也。土人云‘是王丞相镇守城,殊无据。”数百年来,都不知道其所记载的“靴头城”为何城?然而近年来文物考古发掘,却发现今东江村南一里许“靴头城”,却竟是小邾国墓地!

小邾国邾子颜友其后裔们,相传“葬之东山”,究竟何处,无人知晓。几十多年前,驳山之阴,薛河中支北岸的台形古遗址,是一座八、九米高前高北低的土台,而且前部受薛河水久年冲刷,而成为弧凸状,因此整个城台形似古代官靴子头,遂得俗名“靴头城”。

当地世代相传叫“城顶”,城顶的下部是“宝城”(即坟冢)。填河造地时铲平了土丘,还在宝城的南面发现了青铜祭器、鹿角、兽骨。这期间,东江村也北迁一里建村,腾出了这片土地改作农田,后来村民取土时发现了宝城下面的古墓群,又曾屡次被盗。古墓群被发掘后,出土青铜器、陶器共73件,其中24件青铜器有铭文,诸如“兒庆鬲”等,铭文记载了墓主“兒庆”(“郳庆”)等小邾国国君的姓名。

今建“小邾国遗址公园”

3年5月在东江墓地北侧发现东西长米,在墓地西侧发现南北长约米的夯土墙遗迹。枣庄市专家李光雨(枣庄博物馆馆长)猜测可能是城墙,但也未下结论(见李光雨《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东岳论丛72)。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在4年亲自到东江遗址考察认为此地“确定此墓群系春秋早期小邾国贵族墓地”。根据古城墙规模和位置,同时参考“靴头城”的面积大小,判断这个城墙应为墓葬陵园围墙。靠近地面有夯筑的痕迹,周围多有春秋时代的半瓦当残片和一些陶器残片,判断墓葬上、墓葬陵园中有祭祀享堂之类的建筑物存在过。

滕州市木石镇安上遗址(邾国贵族墓)

年新版《滕县志》记载“年春,滕县城东安上村村民陈某挖掘出钟,鼎等14件周代文物,后经考古队运往济南图书馆。

是年,山东考古队在安上村谷堆顶,发掘周代墓葬,有陶器、鬲、墩等9件名贵文物出土,邾义伯鼎两件、寺白鬲四件、京叔盘等文物。有铭文上书:“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等字。

这一年十月,中央研究院与山东古迹研究会联合对滕县安上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与文史专家王献唐先生主持发掘的安上遗址,发掘文物一大宗,见当年的香港大公报及《续滕县志》,青铜器见其分册四《金石志》,铭文多有“邾”字,可知安上遗址为春秋时期的邾国墓葬。

民国版《续滕县志金石录》有载其图

丁酉年涂月朱钰建辑录

zyj

原创不易,禁止抄袭

1
查看完整版本: 邾国文史之ldquo邾分三国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