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面条
邹城人每天的生活从一碗川味面开始。清晨,如能吃上一碗热乎乎、麻辣辣的川味面是最惬意的事情。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当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街头的面食摊就开始忙活起来了,老板们点火、烧水、擦桌子、摆料碟,搞得雾气腾腾、热火朝天,你从摊子旁边经过,即使不太饿也会忍不住坐下来要一碗。
我第一次品尝是年的夏天,应同学赵君相邀在一中对过的川味面馆。服务员端上两个青花瓷大海碗,每碗里面,乳白色的骨头汤里放着煮得软硬适中的面条,上边点缀着暗褐色的肉酱和翠绿色的葱花,再放上几汤匙赤红色的辣椒油,红里带绿,视觉效果让人悦目和震撼。一碗热气腾腾的川味面上桌,我被氤氲在绕萦的热气中。这热气,有着诱人的香味,夹杂着肉酱、葱花、白面和汤料的清香。张开嘴,深深吸气,就能闻到汤汁的咸香,面条的芳香,肉酱的鲜香,葱花的清香。呼呼啦啦扒下去,爽口的麻椒清心提神,香浓的肉酱肥而不腻,赤红色的辣椒油摄人心魄,再加上骨头汤、葱花、香菜、陈醋、味精之类,舌尖瞬间被辣椒与麻椒的“麻辣”所裹挟,口颊生香,浑身舒坦,欲罢不能。饭后不要忘了喝上一碗面条汤冲鸡蛋,这可是吃川味面的标配,蛋花的清香与面条的麻辣香冲撞,真是浓淡相宜,刚柔并济,让舌尖深深着迷……
初次尝过,我的味蕾就被它征服,从此就爱上了它。二十多年后,有次在省城济南嘉华美食城,我又遇到了它,于是毫不犹豫要了一碗,感觉还真有点家乡的味道,于是问美女服务员:“是不是邹城人开的?”美女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是呀,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吃出来的。”因此,无论离家多久,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一碗正宗的邹城川味面。
“荞面多加辣子红,内添臊子外加葱。打杯烧二连天醉,莫怪田翁只恨铜。”这是一首成都竹枝词,描述的是吃四川荞面的生动情景。这与吃邹城川味面的场景是何等的相似,只不过荞面换成了白面而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川味面,顾名思义,本应是四川的食物,邹城与四川相距遥远,人们很难将“川味面”与邹城联系起来,但“面条”与“川味”相遇,造就的是一种美食——邹城川味面,在这里散发着另一种味道,它在邹城众多风味小吃中独占鳌头。面条,无时无刻都丝丝缕缕地缠绕着邹城人,而一碗“邹城川味面”就把邹城和四川紧紧地扯到了一起。一碗面条,一勺辣椒,一股香辣味散发出来,迷倒了无数的邹城人。
说起川味面条在邹城的渊源,恐怕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济东、邹西发现了大煤田,国家决定组建兖州矿务局,大规模进行煤炭开发。一声令下,建设者们从全国各地云集邹城,尤其以云、贵、川居多,建设活动迅速展开。建设者们来了,留在老家的家属们当然不愿独守空房,纷纷千里寻夫,蜂拥而至。邹城逛遍了,新鲜劲过去了,本身没有工作,总不能老呆在家里吧。西南人的勤劳立刻体现出来,于是就琢磨做点生意。做什么好呢?邹城人多且喜吃面食,有“起脚水饺落脚面”之说,那就卖最简单的当地面食——面条。“面条”这种有着多年发展史的面食,在华夏大地有多达多种做法和吃法,可以说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面条”的存在。按照外人的理解,山东人的面条,该是和山东大汉一样的粗犷、一样的飘着葱花味儿……邹城人勇武刚强、豪爽义气,识礼节、讲诚信,说句话唾沫星子砸个坑。爱吃辣椒,有“能吃辣、能当家”之说;四川人也喜欢吃辣,并且是麻辣。那好,二者结合,就是它了,而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邹城川味面条。
邹城川味面秉承四川料理的精髓,讲究的是“麻辣”二字,将浓香鲜美的四川风味与邹城面食的精华充分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味道。辣椒和麻椒是川味面条的灵*,也是山东和四川精神的体现,少了这两样,则一切尽失。“麻”是把生麻椒磨成粉用小勺洒在碗底,“辣”是把干红尖椒打成粉加适量精盐用热油泼成的“油泼辣椒”,把这两样极具诱惑力和味觉冲击力的调料搭在一个碗里,想想就够味儿。相比陕西面食给人豪爽的感觉,邹城川味面更注重口味的多元化,让我们无论胃口大小,口味如何,都能选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美味。邹城川味面条一经问世,就以其方便实惠、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等特点,赢得了邹城人的青睐,逐渐风靡邹城,辐射周边。
究竟哪家面条馆最早以“邹城川味面”冠名,恐怕已难以考证。据说,最早的川味面条馆,开在邹城一中对过以及30米桥、20米桥附近的几个早点摊,当时两毛钱一碗。凡吃过川味面条的邹城一中毕业生,无不怀念那种老味道。如今,川味面条馆在邹城城乡已是遍地开花,是从城市到农村不可或缺的早餐。在城区,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可看到一家。比较有名的当属德顺园面馆、小辣椒面馆、李五面馆等。经营者中,早已不独西南人,大部分是邹城本地人,也有一部分是东北人。川味面条的味道,已经结合本地人的口味,对川、黔、鲁等地的面条特色融合加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
川味面馆里的辣椒、小咸菜等是免费的。为此,吃川味面还惹出不少笑话。年轻人争强好胜,为了比拼吃辣,大放特放辣椒调料,吃完后竟然惊呼“我的嘴唇哪里去了?”还有位老兄更绝,要一碗面条,吃人家一碗辣椒,最后店主坚持免收面条钱、只收辣椒钱。确实,在邹城人看来,吃川味面若不放上红彤彤的辣椒油,就不算吃“川味面”。在面条馆,如果你看到美女们往碗里舀上三匙、四匙辣椒油,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在邹城是极为平常的事情,据说,多吃辣椒还有排*养颜的功效。
“川味面”是怎么做的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碗底撒上麻椒面、一勺子肉汤,然后放进去煮熟的面条,在面条上撒一点肉酱,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再放辣椒油、醋、葱花或香菜末,一碗正宗的邹城川味面就完成了。吃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好不好吃,正宗与否全在这个肉酱上,这味道,是店家的独家秘方,也是邹城的地方特色,更是在外地的邹城人日思夜想的味道。
一个地方的特色饮食,不仅仅被理解为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美味佳肴,也是一个城市历史、经济、文化等内涵的重要载体。那么,邹城川味面条到底体现了邹城哪些城市内涵?对于这一点,不仅外地人好奇,邹城本地人也津津乐道。
邹城川味面,折射出邹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多年来,随着兖矿的不断发展,大批外地人进入邹城,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融汇南北的多元文化,而川味面条就是这种多元文化在饮食文化上的一个体现。一般城市存在着以口音区别本地、外地人的习惯,邹城是没有的。面条馆里,南腔北调,夹杂着各种方言,邹城人早已习以为常,至多觉得,那是兖矿的弟兄。小小的川味面充当了友谊的使者,产生了强大的亲和力和包容性。暖暖的面条拉近了兖矿和邹城的距离,因而在城区和矿区遍地开花,二者以面条为纽带融为一家,不分彼此。在邹城,川味面不仅扩大了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造就了不少的“面条富翁”。据说每年春节返乡,四川卖面条的兄弟姐妹全部都是飞机来回呢。
几十年来,邹城秉持“感情上一家人,发展上一盘棋”理念,地企携手、齐心协力奔小康。邹城川味面已深深烙印在邹城的发展脉络之中,成为展现南北多元文化,以及开放包容城市精神的亮丽名片。如今,兖矿已改制为山东能源集团,早期建设者们大多已退休,家属们也告别了川味面,但他们的后代,早就把邹城当作故乡。我想,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在兖矿和邹城的发展史上,为川味面条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李兴甲
END
编辑:李洁
审核:张琦牟巧环
终审:赵波
人口普查家家参与美好未来人人共享
版权声明
本文系邹城市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版权归邹城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已经本中心授权使用的,应在转载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邹城市融媒体中心。违反本声明者,本中心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zcsrmt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