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由黑变绿,六局在邹城画出最美色彩
TUhjnbcbe - 2020/12/13 17:36:00
公司承建的山东省邹城市采煤塌陷区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这是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一片丹心,几多拼搏邹城,在飘着花香的晨雾中展现新姿湿地,化腐朽为神奇由“黑”变“绿”加入“红”色细细“研磨”曾经陷落的“煤海”涅槃重生

煤炭“黑”

▲邹西产煤塌陷区治理前

邹城是孟子故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原煤年产近万吨,占山东省年产量的16%以上,曾经的“黑色”,是邹城的“盛宴”。然而,采煤业在助力邹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大量塌陷地,导致耕地损毁、道路迸裂、房屋垮塌、河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和*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邹城应声而动,在太平镇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23亩,其中水域面积.32亩的湿地公园工程。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加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走生态治理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六局中标邹城市邹西产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后,迅速行动,于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电建“红”

根据建设规划,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被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大功能区。项目建筑古香古色,发挥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优势,通过文旅融合、古今文化融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单纯的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在国内已有先例,如徐州、辽阳、铁岭等,但把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与水环境安全保障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为采矿塌陷区新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产业开发提供样板,毫无经验可循。对于六局来说,工程示范意义重大,建设任务艰巨。

▲工人正在进行建筑群施工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科学部署,注重发挥湿地的资源优势,从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三个维度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根据“益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原则,采取“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栽种绿植

项目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严格按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各项工程建设任务。配备了喷淋降尘管和喷淋系统及多台移动雾炮机,把“绿色”贯穿施工全过程,有力地保障了湿地公园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为把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实现塌陷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绿”

▲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效果图

正在建设中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初具雏形,已经建设好的科普宣教中心、游客中心、观鸟平台、科普长廊等主体工程,简洁大气,文旅气息浓厚。通往公园的小路两旁绿木成荫、鲜花吐蕊,公园内空气清新、水波潋滟,正在建设中的三大古建筑群,施工正酣,初显古风恢弘。

▲改造后的湿地公园一角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也极其注重对对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修复。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动物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多种鸟类安家落户。其中,不乏国家的珍惜保护动物,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和世界级危鸟青头潜鸭,都是这里的林中之宾。

代表着邹城过去的“煤炭黑”,承载着邹城希望的“生态绿”,正在绘画着今日邹城的“电建红”,是邹城最美的色彩。“电建红”将曾经的塌陷区变成了国家湿地公园5A级景区,播种下点点绿色,汇聚成动人的“生态绿”,成为了邹城不可或缺的网红打卡地,也给矿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活力。

END

素材供稿单位:二分局

责任编辑:何英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黑变绿,六局在邹城画出最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