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郭里文化遗存汉画像石一
TUhjnbcbe - 2021/1/8 14:42:00
常见疾病英文缩写 http://www.knjunsu.com/bmxzb/6014.html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雕刻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孝义故事、烈女故事、神话传说和各种车马出行、宴筵乐午、庖厨、水陆攻战、祥瑞灾异以及珍禽、异兽、花草树木、楼台殿阁等图像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汉代社会雄浑博大、朴厚幽玄的时代风貌,是研究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雕刻技法有阴浅刻、弧面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多样,画像风格或精细纤小,或粗犷奔放,千变万化,艺术形式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是汉代文化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其地位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汉画像石在全国以山东发现较多,在山东以济宁市最为富有,在济宁以邹城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瞠目,在邹城以郭里发现最多,最有特色,现分别收藏展出于孟庙和邹城市博物馆内。它和汉碑一起,是孔孟之乡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的两颗璀粲明珠。杂技乐舞、东王公、西王母画像石

西汉晚期刻石,石长2.80米,宽0.85米,年在郭里卧虎山山岗西北侧出土。两面画像均为三格,一面画像(上面)左格为乐舞杂技图,在竖架撑起的横杆和斜索上,有人单腿立杆对舞,有人双腿倒挂杆上,有人作垂立状,有人双手抓杆,有人在斜索上向下滑,左下、右下角各有一木执矛蹲坐。中格上层左侧为双人击鼓对舞,中部二人吹箫,右侧一人头戴冠,扶案而坐,下层为车马出行,前面二人作迎接状,马前有执戟步卒,车后有执盾步卒。右格上层为西王母,头戴方胜,扶鸿案而坐,西侧有二侍女,持便面侍奉,下层为九尾狐、三足鸟及玉兔捣药。另一面画像(下面)左格上部为一桥,桥中部已坍塌,二人正在搏斗,桥上右侧一招车前行。桥下左侧三人,中间一人持刀引颈,左右各有一妇人掩面而泣。中部有一大鱼,右侧为人马落水图案。中格上部为一怪兽,头长双角,口中衔一长蛇,左下方一人侧坐,口吐云气,云气下一人赤脚行走。中部一人双手各执一钱,赤脚击奏,右下方为一蛟龙。右格为异兽,中为一野牛,长角直抵猛虎,虎咬牛的后背。周围有虎、豹及奔跑的鹿和野猪。现存于邹城博物馆。

仙人凤凰画像石

汉晚期刻石,石长0.84米,宽0.95米,年郭里卧虎山山岗西北侧出土。两面刻画像,一面画像为两只对舞的凤凰,口衔链珠。凤凰左右两侧各有一仙人,凤凰上方是一条腾空飞翔的翼龙,龙身上坐一仙人,另一面画像为铺首衔环,铺首上两只虎作奔腾状,左右下角各有一犬。现存于邹城博物馆。

秦王捞鼎画像石

东汉晚期画像石,石长2.10米,宽0.90米,年郭里高李村出土,画面中部刻一双拱桥,桥上有栏杆,桥顶竖两高杆,有绳索通过栏顶.桥上正中一人指挥捞鼎,左侧七人,右侧六人,手中执绳正欲起鼎.桥下一鼎已出水面,顶内伸出一龙头,正咬断绳索.画面左边为石阙人物,阙为重檐四阿式顶,顶伏二猴,檐下有斗拱,立柱,柱础,阙左右各坐两人,阙右上方有仙人饲凤和两鸟相对嬉戏图案。画面右边为双凤,三青鸟,仙人四兽图案。现存于邹城博物馆。胡汉战争画像石东汉晚期画像石,石长2.79米,宽0.82米,厚0.25米。年郭里高李村出土,画面左侧刻一山峰,层峦叠嶂,每峰刻一胡人头,三匹马正欲从山涧奔出,一匹马正驰入。山左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骑吏正向山涧逃窜,右刻十人,双手前伸,坐于地上,回首顾望,当为俘虏,后为三步卒,一人执钩镶,二人执盾,再右为两骑吏,一人执盾,最后为五步卒,两人执弓弩,三人执戟,下层左侧为两骑吏格斗,下有一跪卒,后有一骑吏执弓奔驰,再后为三马拉辘车和一马拉招车,招车后为二骑吏。从画面内容看,为战争图,战争一方为汉人,一方为胡人。现存于邹城博物馆。焦庆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里文化遗存汉画像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