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济宁市博物馆解说词
TUhjnbcbe - 2021/2/6 3:44:00
解说词汇总

济宁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太白湖新区文化中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太白湖畔,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地方博物馆。目前馆内收藏文物16万件,包括铜器、陶器、瓷器、玉珍、书画等十几个大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套,二级文物50件套,三级文物件套。

济宁文化中心博物馆是一个外层为红砖幕墙具有历史气息的现代化大型场馆。由于优越的位置,其环状外形成了整个文化中心的象征,也成了道路布局和文化平台构成的一个衔接要素。

场馆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建筑技术,采光井的直径达到22米,四周则为直径33.6米钢结构螺旋楼梯,对建筑技术都是极大的挑战。此外,博物馆西侧入口空间净高29.6米,高支模总量约5.4万立方米,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分层搭设,其技术难度在国内都是比较罕见的。

欢迎来到济宁市博物馆新馆参观!

济宁市博物馆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运河风貌展(解说词)

济宁市博物馆

济宁古代文明展(讲解词)

济宁市博物馆

济宁石刻艺术展(讲解词)

济宁人文胜迹展览讲解词

国家领导人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接地带。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济宁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礼仪之邦,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李杜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此展览以图片和微缩景观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济宁市十一个县市区的人文历史风貌。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江北小苏州——任城区(模型:济宁城郭图),元代朱德润《飞虹桥》一诗中是这样描写的“任城南畔长堤边,桥压大水如奔湍”,“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氍[qú]碧碗堆如山。”

运河容纳四方之水、八方源泉,将济宁构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北水城。运河穿过繁华的市区,尽展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景画。沿运河两岸房屋依水而筑,人们临河而居、开窗视水、汲水烧饭。沿河船只南来北往,南北特产云集,造就了一个“江北小苏州”。

李白是我国大唐盛世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以诗、酒、剑、侠的鲜明个性,成为千年以来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名人。开元二十四年(年),三十六岁的李白来任城(今济宁)定居,在济宁居住长达二十三年,他的足迹遍及济宁周围的四十多个县市区,广交朋友,观览山水,体察风土人情,写下讴歌济宁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文53首之多,赞美一方,可称第一。

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是太白楼,又俗称为太白酒楼或者谪[zhé]仙楼,现位于济宁旧城墙之上。酒楼初在古任城东门里,因李白常在此饮酒作诗,为表崇敬之心,吴兴人沈光为其题匾额“太白酒楼”并撰写《李翰林酒楼记》,后迁移到明初城墙时去掉了“酒”字,流传至今。太白楼为两层砖木结构,楼内有“诗酒英豪”石匾和李白、杜甫、贺知章的“三公画像石”,楼外有《任城县厅壁记》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任城县厅壁记》是李白寓居任城时,应任城县令贺知止(贺知章族弟)之邀而作。文中考究了任城的渊源和历史沿革,介绍了任城的地理方位和风土人情,记述了任城之壮美,城中之雄丽,民风之淳朴。一生未能实现*治抱负的李白,借此文阐发了自己的*治理想和*绩观。

公元年,在济宁南门城楼的东城墙上,一群官员正簇拥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就是乾隆皇帝。此时,矗立在乾隆皇帝面前的是一座修建在城墙上的楼阁,名叫“太白楼”。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两层小楼,建筑风格并不算特别,但乾隆皇帝却对这座楼情有独钟。刚到济宁不久,乾隆皇帝不顾旅途劳累,决定登楼。他此行究竟为何而来?原来,早在这一年的正月十六,54岁的乾隆皇帝就带着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离开紫禁城,踏上了南巡的路。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六次南巡,这是第四次。这一次南巡历时天,也是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乾隆皇帝陪崇庆皇太后畅游了风景秀美的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眼看夏天临近,这才沿着京杭大运河,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而在乾隆皇帝回北京的水路中,济宁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因为自从元朝至元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之后,济宁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便一跃成为“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水上交通枢纽,元明清三代,朝廷都曾在这里设置最高司运机构,可见历代统治者对济宁的重视。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巡视河工,因此,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自然也就成为乾隆皇帝历次南巡的重点之一。

比起新建成的济宁行宫,乾隆皇帝更青睐坐落在运河北岸的太白楼。因为站在太白楼上,他不但可以欣赏运河两岸的风景,体会京杭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带来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太白楼是他怀念诗仙李白最好的场所。而每次登楼,他都会忍不住诗兴大发。

这一次,乾隆皇帝在太白楼上挥笔写下了一首名为《登太白楼作》的诗:“苕峣[tiáoyáo]高阁俯城闉[yīn],名字犹传太白真。善酿者汪信知己,举觞[shāng]惟贺是佳宾。良辰漫惜方春饯,胜迹初探返跸[bì]巡。禹戒常遵恶旨酒,醉歌无事取斯人。”在今天的太白楼前,人们依然能看到这座碑刻。虽然两百多年的时光已经让石碑上的字迹变得模糊,但它却让无数人感受到乾隆皇帝登太白楼时的感怀之情。

这座牌坊是坐落在济宁市任城区翰林街南首的“慈孝兼完坊”。是清乾隆二十一年(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孔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赐“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元廿九年(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朝廷向济宁段沿线派遣了一万两千人的辅漕*镇戍、屯垦,其中至少有两千人是回回色目官兵。这些回回官兵携家带口定居济宁,因信仰伊斯兰教,便在济宁城内大量兴建清真寺院,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东大寺(模型)和西大寺(画作)。东大寺是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古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西大寺在东大寺西侧,创建年代未详。据专家研究,原寺占地11亩,围以6米高的院墙,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寺内建筑多为清前期风格。现西大寺已不复存在。

这张照片上的是柳行东寺(画作),柳行东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年),初规模较小,结构简陋。后随漕运发达,回民人口增加,经济富裕,在全明一(俗传为明崇祯皇帝太子)阿訇的带领下募集资金,于康熙年间按西大寺式样扩建。

多年前,青帝太昊(伏羲氏)封任姓于此,为我国四个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夏为仍国,商为任国,秦置任城县,汉代以后,历称任城国、任城郡、任城县,至明初洪武十八年(年)称济宁州。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各代,古人利用自然景色,建造人文景观,逐渐创建形成了名胜古迹“任城八景”,即济宁古八景。

第一景,铁塔清梵指的是指铁塔寺。第二景墨华泉碧指浣笔泉。浣笔泉最初是一个普通的地下泉眼,经历代经营修建,文人墨客题诗作对,逐渐形成了一座规模宏伟,楼、堂、亭、池、桥为一体的园林建筑。园中流水潺潺、花木扶疏、柳荫竹翠、风光绮丽,相传李白一家曾在此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第三景南池荷净指“南池”。“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年),面积余亩。后经历代修建,形成池中有岛,岛上有阁,曲槛回廊,花木昌茂,松竹交翠的景象,俨然成为一处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每至夏日,荷花盛开,清香袭人,游人宴宴于是。历代诗人、名流多会于此,吟诗题赋。第四景峄岫晴云指“凫峄楼”。原是济宁南城墙东南的城角楼,又名“五魁楼”,现已不存。登此楼可望峄山之云。峄山在济宁城东南七十里处的邹城境内,山上风景奇特,峰峦挺秀,云雾缭绕,千姿百态。尤其是峄山云雾,时聚时散,时隐时现,飘忽不定,构成了一幅峄山晴云的壮丽画卷。第五景凤台夕照指凤凰台。在城西八里马场湖内,相传昔时曾有羽毛绚丽的大型珍禽栖止于此,意为凤凰,故取名凤凰台。济宁县志载:凤凰台周长一百四十步,台三层,高六丈许,上锐下宽。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夕时,日影照南城,谓之“凤台夕照”。第六景西苇渔歌指马场湖。在济宁城西四五华里处,俗称西湖,今变为良田。此湖周长五十华里,是调剂老运河水位的蓄水湖。旧时西湖菱蒲丛生,鱼跃虾戏,莲荷盈盈,芦苇茂密,是一处水光潋滟,渔歌唱和的风景胜地。第七景麟渡秋帆指获麟村。在城西二十里,今长沟镇附近,现名“回林”,旧时为老运河渡口。旧时济宁西城门楼名“思麟楼”,匾题曰“获麟古道”。“麟渡秋帆”当为鲁哀公西狩获麟所经之渡口,为人们展现出一幅远天帆影,枫叶芦花,一个古渡口的深秋景象。第八景行宫春树指城东八里铺。为清初所建之行宫,今洸府河西岸皇营村。乾隆皇帝几次南巡均驻跸于此。当时的行宫是一个楼阁参差,曲栏回廊,遍植奇花异草的园林建筑。每至春风骀(dài)荡,百鸟和鸣,花木欣欣向荣时,一派赏心悦目的瑰丽风光,令人陶醉。此行宫现已倾圮,了无痕迹。

运河开通之后,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游,途径济宁,在此驻跸,挥毫泼墨,遗留下丰富的史迹与故事传说。

康熙皇帝南巡驻跸济宁时,曾对古南池胜景大加赞赏,并题“炳耀千秋”四字,建御碑亭。运河北岸草桥口西“兴隆街”,运河南岸“皇棚湾街”,因康熙驾临而得名。济宁城南关曾有慈灯寺,原是无名小庙,因康熙御笔书“慈灯寺”,寺院得以扩建,落成后御笔文字镶嵌在庙门前的木制红牌坊之上。

乾隆皇帝曾五次东巡山东,六次南巡江浙,除第一次东巡外,无一不与济宁相关。他曾八次亲临曲阜祭孔,二次亲临邹城祭孟,九次驻跸泉林,多次经运河之都济宁,六次在济宁上岸逗留巡视、参观胜迹,还先后在运河沿岸的南旺、鲁桥、南阳、韩庄四镇登岸浏览、接见官员、访诸平民乡老。每次驻跸,乾隆皇帝都会赋诗感怀,留下墨宝,至今仍留有遗存。

接下来我们看到这个微缩景观是崇觉寺,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年),寺庙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原有的庙门、配房、藏经阁、鼓楼等建筑已在沧桑的岁月中毁掉。(模型:铁塔)北宋崇宁四年郡人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出资在崇觉寺(今铁塔寺)内以铁浇铸释迦塔。建塔时,由于连年战乱,铁塔仅建了七级就停工了。一直到明万历九年(年)由河道分府龚勉同郡守萧公倡议集资聚众动工,同样用铁浇铸,又增建了两级铁塔,塔顶又冠以铜质鎏金天门。至此崇觉寺又称为铁塔寺。铁铸塔身9层,包括塔座在内共11层,通高23.8米,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建筑是声远楼,声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鼎盛时期。楼上层悬着一口巨型铁钟,高2.2米,周长4.5米,重7.5吨,是宋代铸造,因撞击声“远大化而张天声,发雷霆而震万物,上可以通乎九天,下可以彻乎九地,远可以达乎四境”,音质浑厚而嘹亮,声传十里之外。所以得名“声远楼”。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区,兖州曾是《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这是兖州的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市博物馆内,因此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兴隆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年),初为木塔,北宋年间改建为砖塔,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兴隆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兴隆塔地宫经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建造原因和经过,记述了佛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

明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将杜甫登城楼处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纪念杜甫寓居兖州。因杜甫晚年自称“少陵野老”,故称为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兖州九州大道中段(原少陵西街),长宽各40米,呈方形,高12米,夯土筑成,实心,周边修有八九米高的城垣式护壁,上部覆有植被。唐开元二十年春,杜甫贡举下第,这个时期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由洛阳来兖州省父,并于此寓居。

青莲阁位于兖州城东金口坝之北的泗河西岸,始建无可考,为两层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明嘉靖年间(年~年)知县李知茂重修,后倾圯。清光绪《滋阳县志》记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这个地方就是李白诗中所说的“鲁东门”。道光年间邑令冯云鹓重建,以祀谪仙。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州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这里有两首李杜二人的诗作:

《登兖州城楼》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鲁东门泛舟》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孟子故里,灵秀邹城。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邹国,它和鲁国并称为“邹鲁圣地”。邹城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现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县。

邹城最著名的景点应该就是孟庙了,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是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年,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五进院落组成,占地约66亩。以亚圣殿为主体建筑,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建筑雄伟,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才智。孟庙碑林中保存了孟庙历代碑碣多块,内容有*治、经济、*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个方面,为历代*治、经济、*事、文化、社会及艺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是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孟子的成功离不开孟母的教育和培养。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等千古佳话。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引证的就是孟母典故。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清朝乾隆皇帝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邹城的峄山了,《孟子?尽心上》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其中所说的东山指的就是峄山了。峄山又名邹山、邹峄山,位于邹城市城南10公里处,京沪铁路及京福高速公路一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

清乾隆十一年(年),邹县县令方明球创建峄山书院。据书院前碑记记载,原书院正殿三楹,左右平房,东西配房各三楹,大门三楹,内有“峄山书院”四字碑。峄山书院在山东属于名声颇高的书院,在这个书院里的学生还有两位是我们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峄山上现存梁祝读书洞和梁祝池旧址。读书洞内东西长10米,有天然石桌石凳,可坐可卧。洞内有两泉,东泉曰“鸣心泉”西泉曰“梁祝池”。传说当年梁祝二人经常在此乘凉读书。

在峄山上还有一座元代始建的梁祝祠,殿内曾供奉有元朝人制作的梁祝二人汉白玉雕像。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四邻八乡的百姓前来赶庙会时,许多妇女都会在此上香许愿。在峄山上还有两方相依相偎的巨石,一大一小,屹立于峄山东区,被当地人成为“马嘴石”,相传,此处是祝英台三次试问梁山伯心意之处,又称“三问石”。

接下来为您介绍的是羲皇庙,羲皇庙又称伏羲庙、伏羲女娲庙,民间亲切地称为“爷娘庙”。它依据山势分上中下三路布局,中路主建筑为羲皇殿,上下两路供奉众多帝王和神仙。庙中碑碣非常多,最早的有唐代《重修伏羲庙碑》,最为高大的是明万历《纲纪碑》,至今耸立。

这个微缩景观是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邸,位于邹城市孟庙西侧,与孟庙、孟林合称“三孟”。元文宗至顺二年(年),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孟府平面呈长方形,七进院落,占地约合65.3亩,总面积约2.24万平方米,是国内建筑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年,孟府与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孟府大堂的檐下正中悬挂着“七篇贻矩”金匾,为清雍正皇帝手书。“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贻”是赠给的意思;“贻矩”指赠给孟家的规矩。雍正皇帝的用意是告诫孟家后代要用孟子的《七篇》作为孟家后代言行的准则和行动的规矩。

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泉林圣地泗水。泗水是古老泗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唐尧、虞舜、大禹等都与此地有关系。

泗水的卞桥,位于泗水县东部。桥跨泗河之上,因为泉林一带古为卞国,故名“卞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金太定二十一年(年)重修。明万历九年(年)曾对部分栏板、望柱进行过补配。桥长25米,宽7米,高6.5米,两端各有引桥。卞桥造形雅朴,雕饰精美,它与赵州桥、卢沟桥及苏州宝带桥,同为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最早期石拱桥。

泉林,为泗河源头,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清朝乾隆皇帝曾九次驾临泉林,并在泉林建了行宫,行宫中的八个景点被称为“行宫八景”,分别是:近圣居、在川处、横云馆、红雨亭、镜澜榭、古荫堂、九曲彴、柳烟坡。

清朝康熙皇帝也来过此地,并写下了《泉林记》。乾隆皇帝对泉林更是情有独钟,先后九次驻跸,留下赞美泉林的诗文达多篇,更有历代文人骚客赞叹泉林诗文余篇。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孔子故里,圣城曲阜。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成为此后0多年的中华历史文化的主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

我们这里看到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享誉海内外。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毗邻,占地约16公顷,共有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间,旧称“衍圣公府”。孔府是一座住宅与官衙合一的建筑。在宅与衙分界处有一道内宅门,门里照壁上雕刻着一幅特殊的彩色壁画。壁画里有一头貌似麒麟的怪兽,鹿角、狮尾、牛蹄、龙麟,被称为“四不像”,叫做“犭贪”(音同“贪”),是贪婪之兽。孔府立此壁画,就是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警示子孙后代无论为官为商都要戒贪欲。

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fù]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西汉景帝三年(前年),刘馀封为鲁王,传说在其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数十篇。鲁壁藏书的故事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在其《鲁壁铭并序》中称:“文籍不可以久废,亦受之以兴……其废也,赖斯壁以藏之,其兴也,自斯壁而发之”。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

孔庙,公元前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guì],称“先师手植桧[guì]”。

孔林,也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bó]栌、铺作等,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lǐn]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的实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

这是尼山,尼山为孔子出生地,东临沂河,山上有孔子庙、尼山神庙、尼山书院,三级建筑组成一个群体,气势恢宏。这是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天然石室,位于尼山孔庙东南崖下,为孔子诞生处。洞中有天然石床,洞前立“夫子洞”石碑。尼山书院就是尼山孔庙,位于曲阜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上,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这位是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家语》、《史记》等记载,颜回出身贫寒之家,居茅屋陋巷,以竹筒为碗,用瓢喝水,但他安贫乐道,勤奋好学,成为孔子得意门生。孔子评价其“闻一知十”。《论语?雍也》说他“……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而是安于贫困,乐于坚守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只有在出世入世间才能淬炼出的大道。王符曾一度赞美他说:“困谨于郊野,守志笃固,秉节不亏。”

这里为您展示的是孔子《圣迹图》,圣迹图绘于明代,是孔子生平事迹的组画。北魏孝文帝赐封孔子为“文圣”,宋真宗皇帝封孔子为“至圣”,即最高的圣人,故孔子组画称《圣迹图》。《圣迹图》有石刻本、木刻本、彩绘本、石印本等多种版本。现藏于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版本为彩绘绢本,俗称彩绘本,共36幅,每幅一画,一画一事,按故事发生先后排序,将孔子生平中的大事一一展示出来。彩绘《圣迹图》为册页式样,图中无款,作者及绘制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年)题跋[bá]认为绘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年)。《圣迹图》书画上乘,编绘得体,具有重要的的历史、艺术价值,且装帧考究,堪称珍品。

我们看到这个微缩景观向大家展示的是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曲阜市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大典一般从每年9月26日持续到10月10日。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6年5月20日,祭孔大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是周公庙,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全称文宪王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曲阜周公庙是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周公庙大门两侧红墙环绕,踏门而入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侧墙中,各有明嘉靖三年(年)刻立的外向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四字,赞扬周公一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治国奠定了基础。制礼作乐坊位于曲阜周公庙第一进院落西侧。该坊建于明嘉靖三年(年),为四楹[yíng]三间的石质牌坊,四根八棱石柱分别有石鼓夹抱,坊顶中部为一火焰状浮雕。四根石柱顶端分别饰有辟邪、华表,左右对称。两侧坊额浅雕波涛云龙纹,坊额正书“制礼作乐”四字。

这是鲁国故城遗址,位于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西部还有墓葬区,故城遗址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已确定了多达36处的重点保护区,用各种措施加以保护,遗址的保存对研究周代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这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说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名挚。少昊是父系社会中期的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因其“执太昊之法”,故称少昊。相传少昊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曲阜)。少昊在位期间,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定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以鸟命官同时,还与炎*集团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收留、养育了*帝的孙子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

这位是巧圣鲁班(约前年~前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复姓公输,名般,古时般与班通用,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孟子》中说:“公输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故后人称其为“巧圣”。《事物绀[gàn]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很多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墨子?公输》记载,鲁班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又《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队用此器与越国*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物原?器原》载,鲁班制做了砻[lóng]、磨、碾子等当时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明代《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记载内容主要是建筑方面,包括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jiù]等。现存版本较多,名称繁杂,最早版本为明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鲁班奖,全称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原名建筑工程鲁班奖,是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前身。

俗话“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有“中国荷都”之称的微山县。微山位于山东省南部,境内的微山湖是中国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县刘庄村境内有一座伏羲庙,是济宁市现存最早的伏羲庙宇建筑。陵台长40.5米,宽34.6米,面积是1多平方米,陵台四周条石砌垒。庙建于陵台之上,数里之外就可以看到。

伏羲和女娲都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首先是伏羲,他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创造出占卜八卦,教人们结绳捕鱼打猎,还发明了最早的文字。接下来这位是女娲,她以*泥仿照自己捏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来因为天塌地陷,她又用熔彩石来补苍天,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传说女娲与伏羲是兄妹。定居在昆仑山,但是没有人类,两人便结为夫妻,成为人类的祖先。这一传说,解释了人类的起源,满足了古代人对于自己来历的想象。

在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起,在民间流传已有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3年10月27日在微山县马坡村南“梁家林”里破土而出,碑中记载梁祝身世等内容。梁祝墓记碑为圆头碑,高1.84米,宽0.84米,碑体并没有雕龙画凤,活灵活现,上刻楷书文字26行,正文字,全文字。据考证,此碑为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年)皇帝钦差大臣崔文奎重修。该碑有力佐证了“梁祝”家在山东省济宁市的真实性。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仲庙,始建于唐开元七年(年)。跟据《仲里志》中记载:是贺知章为孙仲文建造的,这便是微山仲庙的开端。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子路孝贤的故事。仲子,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一生追随孔子,积极捍卫孔子的思想学说。他位列十哲,被世人称为先贤。周敬王四十年(前年),卫国发生变乱,仲子在鏖战中帽子被打掉,他扶正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孔子听说仲子被剁成肉泥,十分伤心,痛哭一场,从此再不食肉。直到今天,仲浅村周围的村落还有大年初一第一顿饺子不包肉馅的传统俗。

下面我们看到的照片是三贤墓,分别指微子、目夷、张良墓。

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始封于微地(今梁山西北),所以被称为微子。微子墓位于微山岛中部的制高点凤凰台上,传说曾有金凤凰落于此。据说,微山岛是因为微子葬于此地而得名。

这是目夷墓,位于微山岛东峰,距离微子墓大约2公里。目夷,字子鱼,是微子的第十七世孙,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庶兄,是古代著名的*事家。

接下来是张良墓,位于微子墓南约1公里处,是三墓中最大的一座。张良是西汉重要谋臣,在楚汉战争中采取重要的策略,歼灭楚*,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孝贤之乡,稻香鱼台。鱼台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靠微山湖,物种繁多,气候宜人,荷花盛开,素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鱼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落居住,曾在这里发现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鱼台的名字因鱼台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鲁隐公是鲁国第一个国君伯禽的第八世孙,他奉行内修邦*、外睦友邻的*策,国家富足,人民安宁。观鱼台,位于张*镇武台村西。早在春秋年间,鲁隐公在这里观鱼,留下足迹。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米,东西宽96米,高3米。

这位画像中的就是这是樊迟墓,位于鱼台县王鲁镇武台村南50米。汉代樊迟的第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旁修建了樊庙、樊府、樊林,树碑于墓前,规模可观,历代祭奠。樊迟,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的重要人物。他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樊子勤学好问,求知心切,曾三问孔子“孝”“仁”“智”,当面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仅仅用了三年,他便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樊子为孔子赶车,不离孔子左右,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

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诚信蒜都,水城金乡。金乡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北靠泰山,南邻江苏、安徽、河南三省。金乡历史悠久,境内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金乡号称“生态水城”,县区有3处湿地公园。不仅如此,金乡又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

我们看到的这座塔位于金乡星湖公园内,叫光善寺塔,古时又称文峰塔。建于唐贞观四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光善寺塔是砖石结构,全塔高49米。塔东边是魁星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属于典型的明代楼阁式建筑。魁星楼与光善寺塔同为一水的两侧,遥相呼应,是清代金乡八景之一。

这是范式碑,全称《故庐江太守范式碑》,立于魏明帝青龙三年(年)。碑主范式,字巨卿,金乡县人。生前曾任荆州刺史、庐江太守,以忠信著称一生。关于范氏还有一个小故事,洛阳太学学生范式毕业时,与张劭约定,两年后的今天要去看望他的母亲。两年之后,张劭备酒迎接,范式果然如期登门,一诺千金。范式向张母问好,张劭杀鸡煮黍热情款待,史称“鸡黍之约”。范式也成为诚信的典范。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石雕之乡,祥瑞嘉祥。嘉祥,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东邻京杭大运河。因为是麒麟发祥之地,所以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是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的故里,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鲁锦之乡和中国手套名城。

提到嘉祥,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武氏祠了。武氏祠位*祥县城南十五公里的武宅山,是武氏家族武梁、武开明、武班、武荣四石祠的总称。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包括四个祠堂,存有四十四块画像石,一对石狮、一对石阙、五块石碑,统称“武氏墓群石刻”。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是汉画像石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武氏祠画像石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有古代帝王先贤、游侠刺客、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嘉祥人。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宗圣”。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专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

这里向我们展示的就是有鲁西南“小岱宗”之称的青山了。位*祥县城南7.5公里处,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而青山寺在青山西麓,是周武王所封诸侯国君王的神庙。青坐东面西,寺院内碑石林立,景色十分壮观。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嘉祥技艺。首先嘉祥有“石雕之乡”的美誉,因为嘉祥县所产的石雕造型好、质量高。嘉祥石雕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派石雕艺术风格,8年,嘉祥石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也是“鲁西南织锦”的重要产地,简称“鲁锦”。8年6月,鲁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印染也远近驰名,以凤凰、牡丹、狮子、荷花、鲤鱼等象征吉祥、带有明显的谐音和寓意的动植物为主题,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石雕、织锦和印染共同构成了多彩的嘉祥技艺。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千年佛都,儒润汶上,汶上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唐宋时期,是中国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古称中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细石器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分布,史前文化序列完备。并且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

汶上较为著名的两处景点便是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始建于北魏,原名为昭空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年)宋真宗御敕昭空寺为宝相寺,路过并暂住在此。

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至*和二年(年—年),原称宝相寺塔。年葺修塔体时,因在塔宫内发现稀世罕见的佛舍利,才知道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现该塔坐落于汶上县宝相寺内。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子灵踪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塔刹呈葫芦型,是由*土烧制而成的,外面施*色釉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所以民间俗称*金塔,符合宋代建筑风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经过考古人员一系列探勘发掘发现并打开了地宫的隐门,门后是隐藏近千年的甬道,太子灵踪塔出土佛教文物一百余件、舍利数百颗,其中有佛牙一枚,弥足珍贵。从石匣铭记和塔宫墙壁上的文字记载得知,佛牙舍利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年)来自于京师嘉王宫,徽宗*和二年(年)葬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太子灵踪”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四尚书”牌坊

“四尚书”指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在明王朝*治黑暗、官场腐败、经济凋敝的大背景下,“四尚书”怀爱民忧国之心,行利民益国之举,持清廉节俭之德,秉不避权贵之气,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足行河边不湿鞋”,闪耀出人性的光芒,为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后人立牌坊以旌表。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好汉之乡,水泊梁山。梁山县是水浒故事的发源地,位于鲁西南,处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水浒梁山是忠义之乡、武术之乡、运河文化之乡;是水浒文化的聚集地、继承地和发扬地;有“中国水浒大义梁山”之誉。

水泊梁山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北宋以后,*河河水多次自滑州一带决入曹、濮、济州地区,巨野泽西南上游因受*河泥沙的淤高,湖区向北(下游)相对低洼处移动。五代时期后晋天福九年(年),*河在滑州决口,由于巨野泽南岸淤高,洪水遂北移蓄积于巨野泽北岸的梁山地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梁山泊。

北宋末年,*治黑暗,以宋江为首的起义*于梁山轰然起义,起义*以地势险要的梁山和梁山泊作为大本营,打出“杀富济贫”的旗号,除暴安良,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至今还有许多脍灸人口的水浒故事广为流传。到了元明之际,诸种水浒故事为内容的文艺形式从不同方向汇聚,集结成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煌煌巨制——《水浒传》。这便是“水浒文化”,而滋生这一文化的土壤正是梁山。

而关于梁山地名由来的传说名目繁多,有梁山三十六口;有因“假张飞”落户张庄形成的“张飞垓”;有因百姓为纪念斩妖除魔的黑虎建庙后村名随庙而名的“黑虎庙”;有传说西汉刘秀的干妹死后埋在这里而名的“皇姑坟”;有传说元朝末年,生在濒湖临水的梁山村民百姓善养鹅鸭而称呼的“鹅鸭场”等等。

这里我们看到的两副图片是

梁山聚义厅和忠义堂:聚义厅作为梁山好汉们聚会、议事、欢庆、出征、颁令的地方,为适应事业规模,自然屡加改建,到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

这幅图是黑风口:位于虎头峰与骑三山相连的山凹处,两侧悬崖峭壁,谷幽涧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此处风大且急,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之说,故名“黑风口”,号称梁山第一险关。

断金亭:断金亭在梁山支脉狗头山,西临悬崖巨壑。是当年林冲为纳晁盖等七好汉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伦的地方。断金亭名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之意。现已修复断金亭,并在亭下修建级登山石阶。

疏财台:疏财台又名分赃台。郝山峰上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块天然巨石,传为宋江等好汉“论称分金银”的地方。

宋江马道:马道起自梁山北麓的后寨,蜿蜒南伸,穿越青龙山、狗头山,骑三山,曲折回旋,越过黑风口,直达虎头峰上的宋江大寨。是义*将士搬运粮草、报事上哨,防卫进攻的要道。

到这里我们的人文胜迹展就为您讲解完了,请跟随我步入下一展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宁市博物馆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