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2/6 3:51:00
山川网:今天是七月份的最后一天,每年的年中和年初两个时间段,都是区域经济相关榜单推出相对较多的时间。主要原因,还是官方层面的各区域经济年报和半年报在此时间段内扎堆推送,相关素材更多一些。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内,我们陆续安排了年代表性省级行*区和市级行*区的上半年经济年报。省市之外,今天我们再来安排一期关于县级行*区的最新发展情况。正巧,前两天经典配方的赛迪年百强县榜单再次发布。为了什么这里我称呼百强县榜单是经典配方呢?因为从榜单的整体情况看,其名单稳定性事实上比省市两级的数据榜单更强。这里简单介绍下赛迪百强县榜单的基本筛选门槛:数据上,以“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为双门槛;范围上,从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林区特区外的个县级行*区划中筛选出多个县(县级市、旗)进入候选库。最终,按照上述门槛,经过榜单发布方“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操作,得出最新年赛迪百强县如下——对于上述榜单,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榜单发布方进行的简要分析与总结,这具有一定的参考性——1、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区域不均,东部占优。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3席。与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强省强县,江苏领先。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2、百强县实力突出、二产驱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5万亿元,占比高达51%,高出年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百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第二产业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第二产业整体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3、百强县总体处在工业化后期,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百强县人均GDP为11.09万元,仅次于江苏,远超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按照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划分,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产业结构水平看,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10%,且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也处于工业化后期。如何引导中国县域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而到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是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把握的机遇。4、百强县初步摆脱投资依赖,“三驾马车”协调驱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百强县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59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6%,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56.6%)。百强县中,仅4个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大于%,42个县介于50%-%之间,54个县小于50%,表明百强县初步告别投资依赖,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并重的经济结构。5、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富民和强县并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百强县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万元,比2.94万元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5%,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百强县对资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显著提升。百强县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92万亿元,与山东省相当。百强县排名越靠前的县域人口密度越高,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强。历年的百强县名单发布后,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