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济宁日报二版头条刊发《为幸福“加码”——邹城市全域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报道了我市突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退耕还林区“四区”融合,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普惠式、整建制、全域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为幸福"加码"邹城市全域化推进美丽
乡村建设纪实
—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
—主要街道两旁都安装上了崭新的路灯
—原来废弃的小池塘,变成了村民文化休闲广场
—古老的皂角树、悠久的石磨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一幅和谐、幸福的乡村画卷尽现眼前
上磨石岭村=BeautifulCountry=
上磨石岭村让人流连忘返上磨石岭的美丽变化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城乡一体发展、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抓好1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达标村的基础上,突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退耕还林区“四区”融合,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按照每年“点增多、线拉长、带拓宽”的总体部署,普惠式、整建制、全域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让硬件设施更“硬”“村里原来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房屋墙面、电线杆上小广告随处可见,现在将3米多宽的村道加宽到了6米,并且入村道路和村内道路旁都安装上了路灯,房屋也进行了粉刷。”村内老*员陈磊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做好绿化提升、立面改造、道路设施完善、管网配套等工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域延伸,全面启动镇村道路硬化、广场建设、坑塘治理、节点美化等分线工程。为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加大镇驻地周边环境卫生和社会治理力度,该市按照大镇5个村、小镇3个村的标准,筛选环境后进村进行重点整治,以村容整治为突破口,开展家前屋后、街头巷尾、道路两侧大清理。对各个村居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加强管护,香城、峄山、城前、张庄4个镇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同时,该市还在各个村居高标准建设了群众服务中心、文体广场,修建百姓大舞台、文化娱乐舞台设施、孝贤文化宣传墙等,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引导广大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做实美丽乡村“软实力”编辑器“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从我做起。让我们自觉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践行文明新风……”还没有走进看庄镇西后圪村,老远就能听到洪亮而清晰的广播声,使得文明新风浸润每个人心里。
★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邹城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将移风易俗、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文明新风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在每个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指导标准和倡议书,采取“村村响”和赶大集等形式持续集中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邪教,诚信守法,勤俭持家,努力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同时,广泛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组织“四德榜”模范人物评选,扩大“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范围,开展孟子公开课、孟母大讲堂等活动,全力打造邹城美德教育品牌,形成齐心向上、真心崇善、用心爱美的农村新风尚。
★做强美丽乡村“新经济”“什么是好*策?我觉得退耕还林就是个好*策。种的树多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了,收入也比种花生、地瓜的时候高多了。我这80亩核桃林,今年怎么也得有8万块钱的毛收入。”张庄镇村民张计水的语气中充满了赞美和喜悦。
★为打造出“专属邹城”的美丽乡村品牌,该市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持续提升美丽效益。牢固树立“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特色村,选择上九山、石鼓墩、上磨石岭等美丽乡村,纳入“三线九山”精品旅游线路,因地制宜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全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同时,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采取“特色园区+龙头企业+特色产业村+种植大户”模式,培育壮大东付草莓、李楼土豆、草寺核桃等一批产业名村、经济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格局;创建“快递+电商”服务平台,打造农产品线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模式,全面打通“农货进城、网货下乡”双向流动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
★来源:济宁日报
编辑:孟聪
审核:张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