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圣人墓称林,全国仅有四座半林,最
TUhjnbcbe - 2023/6/26 22:01:00
白癜风盲目用药的危害 http://m.39.net/disease/a_6198023.html

人的生命终结以后,大部分人都要入土为安。根据死者生前身份的不同,墓葬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最常见的通称,当然就是“墓”。墓字从莫从土,土表意,莫表音。从“莫”的字,如“幕”“暮”“慕”等,均有“昏暗”、“隐秘”之意,因为“莫”字本身是个会意字,就是太阳落在草丛里。“墓”自然也不例外。

不管有没有堆土都可以叫“墓”,如果有了堆土,就可以叫“坟”。再高一些的封土叫做“冢”。看上去“冢”比“坟”的级别似乎高一些,但实际用起来也没那么讲究,北京有好几个地名“八王坟”、“索家坟”、“公主坟”埋葬的都是王公贵族,“冢”却只会出现在“冢中枯骨”之类十分不雅的骂人话里。

墓、坟、冢的差别不算很大,再往上就有了档次了。帝王之墓要称“陵”,陵字原意为大土山,极言封土之高,显示墓主的档次。秦始皇陵、唐昭陵、乾陵、明十三陵、清东西陵,其庞大规模在空中用卫星都能看得到。墓葬能被称为“陵”的,不是皇帝就是被追尊的皇帝,普天之下能以非帝王之身得享“陵”级的待遇的人凤毛麟角,其代表便是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孙中山肇造共和,开启历史新篇章,其身后殊荣比肩历代帝王,甚至还要有过之。位于西安的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墓葬,因汉武帝十分尊重他,到此处必定下马步行,也被称为“下马陵”,但到唐朝就已经被讹变成“虾蟆陵”了。

在所有的墓葬中,档次最高,最难企及的,是“林”。只有圣人的墓葬才能称“林”。因为圣人墓规模很大,种植很多树木。中国历史上皇帝多,皇陵也多,除了那几座有名的之外,其他的都随着历史的烟尘被人遗忘,毁弃在荒烟蔓草中了。改朝换代实在是寻常事,但中国人对圣人的尊崇,不管皇帝怎么变,心里的信念不变。所以皇陵尽可毁去,圣人之林无论历史怎样流转,依然香火茂盛。

中国历史上,一共只有五座“林”,最后那位情况特殊,可能只算半座。最有名的,当然是历代供奉的文武圣人:孔子和关羽的墓,分别称为孔林和关林。

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明清以来经历多次扩建,规模达万平方米。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埋葬关羽首级之地。据史书记载,关羽被孙权处斩后,身体埋在当阳,首级送去曹操处,被曹操葬在洛阳。所以在当阳和洛阳都有关羽墓,再加上蜀汉为了纪念关羽在成都修建的衣冠冢,关羽一共有三处墓葬,因洛阳关林明清被改建加封次数最多,知名度最大。

除了文武两圣人,还有两位名人的墓也被尊为“林”。

其一是春秋时期的贤者介子推。介林在山西省灵石县,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称霸后,不恋功名,辞官隐居。晋文公想念他,想要请他出山,但找遍了绵山也不见介子推的踪影。于是晋文公下令三面放火烧山,想让介子推因避火自己走出来,但最终介子推与老母被烧死。这个放火烧山的故事在《左传》和《史记》里都没有,介子推隐居之后事迹就结束了。最早是两汉之交的桓谭第一次提出的。很可能是因为他坚持不为王莽从事,而编出这样一个宁死不屈的故事。从此,人们便把介子推当成“忠孝”的代表,以圣人之礼待之。

其二是“亚圣”孟子。孟林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和孔林一样,孟子的家族墓地也被尊为孟林。孟林主要是树木葱郁,林地面积达到亩。因为有孔圣人在先,亚圣的安息之处不免有些冷清。

最后还有一位,要说名气,一点都不比孔关二夫子小,甚至历代帝王比他名气大的也不多。但他的墓被称作“林”,肯定谁都不服。那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妄图复辟帝制,千夫所指,口诛笔伐之下,黯然下野,皇帝梦只做了83天,随后病亡。袁世凯死后,袁家人马上就开始为他筹划墓葬,毕竟袁生前也曾坐过龙椅,长子袁克定便想请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袁陵”二字,徐世昌当即拒绝。徐世昌说:“陵是帝王之墓,袁世凯生前称帝未成,而且‘洪宪’年号已经撤销,再称‘陵’不妥。”于是他挥笔写下“袁林”二字,林与陵,音近意近,可以互相换用,袁克定连连称是。于是,袁世凯的墓就此提升为与孔孟关平级!——但很显然,在帝制都已经入土的20世纪,袁世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崇,最多也就是历史边角的小丑,他的墓被叫做什么都没有区别。但既然徐世昌确实命名了“袁林”,那么把它当做半座“林”就好了。

本文由异色阳光故事会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圣人墓称林,全国仅有四座半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