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十一年(),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经过现在的微山马坡时,发现泗河边的梁祝墓、祠多年失修,于是决定重修。他认为重修梁祝墓、祠,“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碑文交待了梁祝传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这块碑是目前梁祝遗址中立碑人官位最高、立碑时间最早、记载梁祝传说内容最翔实的一块碑。
据碑文记载:在昔日的济宁九曲村,有一户姓祝的人家,因家中富有,乡人称他为祝员外。在当时的社会,奉行的是男孩通过读书求得官位,并受到世人的尊重。但祝员外家虽富,却并没有社会地位,他因家中没有男孩读书而不受人尊重。祝员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聪明伶俐,为了解除父亲的忧愁,她女扮男装到当时的邹县(今邹城市)峄山读书。在去峄山的路上,遇到了邹县西居村的梁山伯,两人相见后情投意合,并一同来到峄山。在峄山读书期间,二人同吃、同住,祝英台三年衣不解带。学业完成后,梁山伯应祝英台之邀,到其家中拜访,方知祝英台为女子,于是他向祝英台求婚。祝英台虽内心深爱梁山伯,但因父母已将她许配给邹县西庄的马家,无法回应梁山伯的求婚。梁山伯回家后不到一年,就因思恋祝英台郁郁而终。祝英台出嫁那天,因思恋梁山伯而死在家中,马家迎亲的队伍空车而返。
梁山伯和祝英台因相互思恋而相继去世的故事,在当地很快传开,一些开明人士被梁祝二人真心相爱的故事所打动,决计把祝英台葬于梁山伯墓中,使他们生前虽不能结合,死后能永远相伴。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唐朝武德年间,在梁祝墓地修建了祠堂。这就是孔孟故里——山东济宁的梁祝传说故事。
来源:济宁广电
图片来源:网络
原标题:《文化|千古爱情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济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