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邹城市经济开发区的路上,记者一直在想邹城为什么要把两个省级开发区合并为一个?在普通人的概念里,一个县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可是很有“排面”的事儿,不光是面子好看,两个开发区难不成还不如一个开发区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大?
抵达开发区管委会,一番座谈,记者心里的谜团解开大半。
△邹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主阵地,多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自身矛盾问题越来越多,诸如区镇职能杂糅、人员臃肿效率低下、主导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掣肘,邹城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开发区改革前,邹城市有年获批设立的邹城经济开发区和年获批设立的邹城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全市6成的财政税收、7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成的工业产值、6大主导产业均在此,园区占据邹城经济的“半壁江山”,是邹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但随着邹城经济发展逐步“提档换速”,“引擎”的动力渐渐跟不上发展需求。
有着20多年园区工作经验的邹城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卫生民政要服务到位,行政执法要管理到位,园林绿化要靓美到位……街镇要干的各种社会事务,园区一样不少,严重影响园区的主责主业。”
两个开发区产业布局有重合、不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利于集约用地,更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开发区管委会地位职责不明确、人员冗杂效率不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等种种问题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不能光要面子好看,还要让开发区回归地区经济发展引擎的本质,开发区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邹城市仅用一个月时间,将两个省级开发区整合为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采取一区三园模式,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划分为邹城工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园区规模做减法,从.64平方公里缩减到95.41平方公里;内设机构数量从12个减到7个;工作人员人员控制数从人压减到人,改革刀刃向内、动了“很多人奶酪”,其中开发区16名科级干部中,有14人不再担任原有领导职务,也就是说,“全体起立”后,经过全员竞聘,他们找不到“座位”了;与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关联度不高的,比如社会治理、农业农村、征地拆迁等36项社会事务,从开发区职能中剥离。
同时,邹城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剥离开发运营职能。通过“管委会+公司”制改革,梳理制订管委会剥离园区运营职能目录,实行管理与运营分离。将开发运营等职能,交由新成立的正方公司承担,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现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的分离。
为给开发区项目释放发展空间,从今年3月19日起,需要对4个村,所院落进行征地搬迁。这项工作就落在改革后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乡镇身上,仅仅用28天时间,便拆除所,完成率达99.1%。可见,经过一系列改革,明确的权责分工、各司其职,各方都能更专注地干更专业的事儿,更保证了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
△邹城市经济开发区(资料图)
开发区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这也决定了园区产业质量。此次邹城经济开发区改革中,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裁掉5个职能部门,唯一新增科技合作局。
科技合作局的创新增设被寄予厚望,就是要让科技拉着产业龙头跑。科技合作局不仅负责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精准服务,更承担着产业转型引导、平台快速搭建和对上政策争取的任务,为深化“一园一业一所”科技战略提供支撑基点。
一个产业对应一个产业研究院,许多企业受惠于此。山东济信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2年进驻邹城经济开发区的制造业企业,拥有着济宁市最大刹车片制造企业智能车间,机器人成为车间内各条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9年,济信汽配高价从国外购进生产设备却出现“水土不服”,起抓取作用的机械手臂频频出错,抓取失误率高达50%。接到企业求助后,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通过程式修改和设备改造,迅速提升了生产设备的适配性,将抓取率由50%提高到了95%,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我们的主业不是生产机器人,而是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提升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程度,进而强化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于洪金说,开发区改革后,科技合作局将研究院的任务聚焦在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赋能上。目前,30多家制造企业通过研究院进行了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升级。
△邹城机器人产业园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邹城市经济开发区轻装上阵。上半年,园区高端绿色化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完成营业收入.7亿元、20.3亿元和.6亿元,总产值达.5亿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翔通讯员张长青盛超策划:兰传斌李艳)